李顯說完之後,郝處俊也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天后,微臣也認為周王所言沒錯,太子殿下為十八萬將士請命,乃是內心仁德的真正表現,乃是為了我大唐千秋大業,更是為了維護陛下之英明,李敬玄不諳軍事,如何有資格領兵?微臣以領兵出征高句麗之經驗判斷,這一次若是讓李敬玄領兵,我軍必敗無疑,周王方才那句話說的很好,一將功成萬骨枯,勝仗亦會有不少傷亡,更何況是必敗之仗?十八萬將士之性命,萬萬不能兒戲,還請陛下準臣等所請,剝奪敬玄之軍職。”
郝處俊說完之後,李賢、戴至德、張文瓘等人也都立刻上前,對著高宗拱手說道:“臣等(兒臣)附議,還請陛下(父皇)、天后(母后)三思!”
“嗯?怎麼著?爾等莫非是要逼宮不成?爾等好大的膽子!”武后見狀不由得柳眉倒豎,盯著眾人,厲聲斥道。
李賢在眾人的支援下,也開始變的強硬了起來,大聲說道:“兒臣不敢,兒臣實是為了正義、為了國運而斗膽向父皇、母后請命,還請父皇、母后允准,如此則不僅十八萬將士,便是天下黎庶,亦會感念父皇、母后之英明!”
“你,你,你好啊,你可真好啊……”武后面色鐵青,指著李賢、李顯等人,大聲說道。
便在此時,忽然聽得上官婉兒入內稟報道:“啟稟陛下、天后,中書令李敬玄有本上奏,昨日李相突然中風,無法出戰吐蕃,心中有愧,請陛下、天后見諒。”
第211章必須要出手了!
“你說甚?”武后聞言不由一怔,從上官婉兒接過奏章,看了一眼,卻見奏章是李敬玄之子李思衝代寫,說是他父親昨天晚上突然中風,手腳不能動、口眼歪斜、四肢麻痺,情況很是嚴重,無法再領兵作戰,希望天皇、天后諒解云云。
武后覽閱奏章頓時大怒,冷冷說道:“既然李敬玄中風,自然也無法處理政事了,著令免去其中書令職務,由中書侍郎薛元超代理中書省事務。”
豈料武后這一道命令剛剛發出,便遭到了四位宰相的一致反對,郝處俊、戴至德和張文瓘等人紛紛以薛元超資歷不足而強烈反對,政事堂諸宰相除了李敬玄和這四人之外,尚有薛仁貴、劉仁軌和薛元超,如今李敬玄和薛元超作為當事人,無法參與討論,這就剩下六人了,而在六人之中,已經有三個人進行堅決反對,而除了這三個人之外,薛仁貴和劉仁軌也是皇帝的親信,想必也一定會堅決反對薛元超代理中書省之事,如此一來就佔了五人,武后自忖這一回無論如何都討不了好去,無奈之下只好放棄方才的打算,建議由郝處俊擔任中書令,至於李敬玄,等其病好之後再另有安排,至於出兵之事,並日早朝再議。
說完之後,武后拂袖而去。
李賢完全沒有想到眾人這麼一番強勢反對,武后竟然真的妥協了,頓時大喜過望,對著高宗躬身行禮,恭維了一番聖明云云,然後就一道離開。
卻說武后在返回宮中之後,怒氣更加難以遏制,氣憤的想道:“真沒想到,賢兒這廝手下竟然糾集了這麼恐怖的力量,四位宰相全都站在了他那邊。還有顯兒,竟然也站在了他那邊,若是李敬玄那廝的病情再好了,賢兒這廝門下豈不是有五個宰相?這樣一來,朝中大事豈不是都決於他的手中?如若真是這樣,我這麼多年的籌謀豈不是要化為流水?不行,我必須想辦法解決此事,若是把我逼急了,哼,當年弘兒之事便是他的榜樣。”
想到這裡,武后立刻吩咐韋團兒道:“去請明大夫來。”
片刻之後,就見明崇儼來到了殿內,這時候所有的侍從全都知趣的退下了,明崇儼便挨著武后坐下,然後笑著說道:“何事竟然如此嗔怒?生得氣多可是會傷身的,若是因此而傷了這如花似玉的容顏,那可就不好了。”
說完之後,明崇儼便將手移向武后的腰部。
武后卻是閃身躲了一下,然後說道:“崇儼,你要幫我想辦法除掉太子,如今這廝的實力實在太過龐大了,你根本不知道,這廝今日竟然糾集了四位宰相還有顯兒,一道向老頭子那裡求情,迫使老頭子罷免了李敬玄那廝的軍職,令本宮大傷面子,他今日敢凌逼老頭子,明日就敢對我施壓,唉,如今的朝政你又不是不知道,雖然我看起來風光無限,可是夾在中間並不好受,老頭子雖然看起來很大方,可是對我很有戒心,他暗中扶植賢兒對抗於我,這就是明證。”
說到這裡,武后嘿嘿冷笑了一聲,然後繼續說道:“除此之外,那些宰相們在骨子裡根本看不起我,李敬玄那廝首鼠兩端,原本口口聲聲說是要投靠於我,可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