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2 / 4)

小說:顯耀大唐 作者:敏兒不覺

因為將領不明而無辜喪命,因此懇請父皇收回成命,免去李相洮河道行軍大總管等軍職,另選名將前往,如此則那十八萬將士幸甚,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說完之後,李賢再次對高宗頓首行禮,砰砰砰的叩頭不止。

看著李賢這麼一番表演,李顯不由得暗暗冷笑,李賢這廝之所以如此自告奮勇,自然是為了能夠獲得一個好名聲,同時也是為了得到父皇的稱讚,不過這些對於李顯真的不重要,在李顯的心中,只要能夠保全這十八萬將士,李賢願意怎麼嘚瑟就怎麼嘚瑟吧,更何況,這麼表演也是有危險的,因為首當其衝的也肯定會招致敵對方最多的恨意。

高宗聞言則是點了點頭,隨之輕輕嘆息了一聲,暗暗苦笑道:“李敬玄不通軍事,此事朕又何嘗不知?可是媚娘說得好啊,李敬玄這廝久掌詮選,有多少官員出自其門下?他還與趙郡李氏聯宗,除此之外更三次與山東士族聯姻,這樣龐大的勢力如何令人放心?賢兒你休看這廝現在就像是喪家之犬一般,可是一旦給他機會了,定將威脅皇權,為父現在已經垂垂老矣,能有幾年活頭?可是一旦你做了皇帝,這廝絕對是一個權臣,為父想盡辦法,好不容易抓住一個機會對付這李敬玄,可是你卻不懂為父用心,為那廝求情,唉,為父真不知道你到底是聰明還是糊塗?可是不管如何,今日你都提出那十八萬將士了,如若為父熟視無睹,那可就會被認為是暴君了,這個罪名為父委實的不敢承擔,嘿嘿,你這可是把為父逼到了死衚衕。”

略略想了想,高宗便看到了一旁默不作聲的李顯,又問道:“顯兒是如何看的?”

只聽得李顯躬身說道:“啟稟父皇,兒臣認為太子如此仁義,實乃社稷之幸,如若十八萬將士因為太子這一番話而活命,太子仁德之名定當傳遍朝野,這可是比一切都更有價值的財富啊。”

李顯的意思其實很明顯,李賢這麼做的話,一定會獲得巨大聲望,而相對於這些名望,李敬玄的威脅又算得了什麼?甚至十八萬將士的性命都算不了什麼。

高宗自然聽得出李顯的話中之意,他聯想起近來武后越來越強勢,太子根本不能相制,朝堂幾乎陷入一面倒的局勢,這讓他越來越有一種無力感,如今李顯這麼一說,自覺是太子崛起的一個契機,不過他再一想,這其中還有一個難題需要解決,便決定將這個難題交給太子,考驗一下其能力,所以,高宗的眼前頓時一亮,對李賢讚歎道:“吾兒能夠心懷仁德,為那十八萬將士請命,的確是難能可貴,然而朕之旨意已然下達,想要收回成命實在是有違禮制,為之奈何?吾兒可否為朕定計?”

就在這時,卻聽得一道冷哼聲音傳來:“說甚心懷仁德?分明是假仁假義,企圖為自己賺取名聲,卻絲毫不顧及你父皇的聲譽,哼,旨意一下,如同潑出去之水,如何能夠收回?你這分明是居心叵測,以損害你父皇之聲譽為自己賺取聲望,更有甚者,也是為了留住李敬玄,為你結黨謀利吧?”

那道聲音冰冷高亢,在場之人一聽,就知道是武后來了,盡皆心中一驚,有的甚至哀嘆,看來這一次是沒有希望了。

高宗在聽了武后之言,面色也是一遍,竟然驀然陰沉了起來。

“這,這,我這可恨的母后,你為何恰恰在這時來了?”李賢見武后到來,並且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自己的目的,不由得心中有些慌亂,頓時抱怨了起來。

而一旁的李顯看到李賢這幅神情,心中卻是有些鄙夷,這廝有心沒膽,見到武后就像是老鼠見了貓一般,實在有些指望不上,如果再等一下的話,估計這十八萬將士的性命便再也挽不回來了,看來在關鍵時期,還必須由自己出手。

想到這裡,李顯立刻挺身而出,朗聲說道:“父皇、母后,兒臣對此不敢苟同,太子兄長一心為了國家社稷,心懷仁德,為那十八萬將士請命,並非是損害父皇聲望,而提升自己聲望,而實在是義之所在,不得不爾,更何況,太子這樣做,才真正是為了維護父皇聲譽,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就算是能夠取勝,尚有無數將士死傷,更何況是打敗之後?李相不懂軍事,與一代名將噶爾欽陵作戰,兒敢料定必敗無疑,而這必敗之仗,十八萬將士十能存一否?十八萬將士死傷潰散,不僅父皇識人之明受到質疑,更會激發噶爾欽陵之野心,同時邊疆戰事糜爛,又需要填進去多少人命方能彌補?因此,兒臣願追隨太子,向父皇母后諫阻,希望父皇母后收回成命,免去李相軍職,另行任命有統兵經驗之名將前去作戰,如此一來,真的是那十八萬將士之幸,社稷之幸,更是天下之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