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屍骨未寒,其二子已然刀兵相向!陶商、陶應各引軍兵於下城外互相攻伐,激戰兩日死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就在雙方精疲力盡之際,劉備領兵殺至,協助陶應一舉擊潰陶商部曲,並將之趕出下。”
楊彪大驚,“皇上,那陶商……”
劉協擠出一絲笑容:“幸得陳登領兵救援方保無恙,此刻劉備、陳登各領部曲對峙於廣陵,形勢堪憂啊!”
李固一聽,眉頭緊鎖道:“徐州事變,那朝廷旨意……”
“既然皇上已經作出決定,那麼旨意自然要送出去!不然何以彰顯朝廷威儀?”許久不語的車騎高將軍終於開口了,而這一開口就是石破天驚!
傻子也能猜到聖旨發出後將會引發何種結果!徐州內亂,揮眈眈的曹操、袁術難保不趁火打劫;而最令人擔心的還是眼前這位高勇,民間早有謠傳,青州兵馬十餘萬,早欲南下徐州了!
“高將軍,徐州戰亂已起,當務之急是安撫平定,如朝廷旨意下達,必將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致亂局無可挽回!”楊彪急忙勸阻,他最清楚,徐州一亂,獲利最大的肯定是高勇。
“哈哈,無可挽回?”高勇強勢站起,對皇上道:“聖旨不但要發,還要大張旗鼓的發,陶應擅自引兵攻打兄長等同於謀逆,劉備侵攻鄰郡、助紂為虐,罪上加罪更榆到重處,至於陶商奮起抵抗,雖敗猶榮;陳登撥亂反正實乃吾輩楷模,當重賞!”
乾脆利落的說完,高勇又恢復到笑呵呵的模樣,溫柔的看向朝廷百官……一陣冰冷刺骨的寒意霎那間席捲了整座宮殿……
' '
第三章 人心叵測(5)
是劉協第一次領略到高勇的強勢,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要,第一次燃燒起了不甘的怒火。但是,勢比人強,此時的洛陽仍舊是高勇的天下,曾經許諾的治權仍未移交。故此,劉協只能儘量勸說,卻不敢貿然反對。
“高卿家,如此刺激陶應、劉備恐怕……況且,徐州究竟發生何事導致陶商、陶應不顧陶謙屍體未殮而大起戰端尚未清楚,朕只願和為貴,畢竟中原臣民再也經不起兵荒馬亂了!”劉協儘可能用平緩的語氣勸說,並用目光向楊彪求救。
“皇上所言甚是。陶商、陶應對峙於廣陵,想罷春季之前不會再有交兵。此刻正該派人前去調節,以期化干戈為玉帛∴信徐州之亂絕非表面上這麼簡單,或許裡面還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存在。”楊彪很老道,他多少猜到高勇的心思,也知道高勇最忌憚的人是誰,故而,以言辭引誘高勇分心,將注意力轉到其他方面,藉此挽救徐州可能遭受的打擊。
“嗯?如此說來,楊太尉似乎知道些什麼?這裡是朝堂,皇上就在上面,有何話不妨直說!勇還真想知道,這個幕後黑手究竟是誰?”高勇很配合的揮了揮拳頭,“本將手中十萬甲士正愁無處歷練呢!”
“這……乃是楊某的猜測,具體是誰也做不得準。”細小的汗珠掛上額頭,楊彪感到無比壓抑。
“原來是莫須有啊!”高勇冷哼一聲,“皇上。既然楊太尉講不出所以然,那麼臣只好堅持剛才的判斷謀逆者殺無赦!”
“。…好……吧!”深吸口氣,劉協艱難地吐出了這兩個字。“徐州之亂就按照車騎將軍的意思去辦。只是即將赴任的薄曹從事王封該何去何從?”做出妥協之餘,劉協仍然消能夠達成部分預想。
“關於朝廷指認的官員,高勇自然全林,就只怕徐州本地世族官吏不願接納啊!”高勇露出無可奈何的神情。雖說給了皇帝面子,但話裡有話,王封能不能當上徐州的薄曹從事還是未知之數。
聖旨終究是準備發出了,離開皇宮時。高勇不停地搓手,看上去很興奮。賈詡笑問道:“主公,詡有一事不明,為何主公非要置徐州於動盪之境呢?動亂之後的徐州無論如何也比不上一個完好的徐州啊!”
彎腰登上馬車後。高勇掀起車簾凝望不遠處的街巷,“徐州數年來一直安定,未曾遭受黃巾之亂,也未曾捲入中原混戰。近兩年雖有幾次小仗。卻始終未曾傷及根本。故而,徐州內部世族量強大,幾乎掌控了徐州方方面面。文和你是知道地,我所推行的新政有太多觸及門閥世族利益的地方。因此。每佔一地,都必須三思而行,務必事先將可能成為反抗量的勢力削弱甚至拔去。冀州如此。幷州如此。司州如此,青州亦是如此!”
“原來如此。主公是打算逼迫徐州內亂,削弱世族量,而後再攻佔之!”賈詡瞭然,沒有世族背景地他,自然不會好心到擔心他們安危的地步。“幸虧劉備出手夠快,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