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命李儒讀策曰:“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
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慼,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李儒讀策畢,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號哭,群臣無不悲慘。
階下一大臣,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疆!”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此人乃尚書丁管也。卓命牽出斬之。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轉自《三國演義》第四回)
隨後,董卓請陳留王繼位,是為獻帝,改年號為初平。太后與弘農王被安排進永安宮,由董卓派兵把守,群臣不得擅入。自此董卓開始專擅朝政。
弘農王被關入永安宮後,每日衣食不足,與唐妃和太后艱難度日。一日看到雙燕齊飛,弘農王劉辨輕吟一首詩:“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不巧被董卓安排的下人聽到,報告給了董卓。
董卓大喜,對部下言道:“哈哈!終於有了殺他們的藉口了!”於是立即命令李儒連夜帶領十名侍衛前去永安宮。
此時的弘農王正準備與唐妃休息,突見李儒帶領侍衛闖進。弘農王大驚,何太后也急忙趕了過來。只見李儒手中拿著紅口小瓶,來到三人面前,李儒用淫邪的目光打量了何太后與唐妃許久,才冷冷的對弘農王說道:“奉相國之命,特來送弘農王昇天!”
唐妃聞聽此言當即痛哭出來,何太后臉色慘白搖晃著退後兩步靠在牆上。
劉辨反而異常鎮定,平靜的說道:“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說完回頭深情的望著唐妃輕言道:“消來世不要生於帝王家!那時你我再繼續做夫妻。”言罷轉身準備去拿毒酒。
恰在此時,房頂上傳來幾聲輕微響動。李儒乃習武之人,自然知道這是房頂上有人走動的聲音。可是永安宮周圍有重兵把守,何人有如此本領?李儒猛然緊張起來,張口欲喊:“什麼人?”
話未出口,卻見窗戶“咔嚓”一聲被踢破,斷片四散飛落。隨後黑黑的窗外滑進幾個黑影,與此同時“嗖嗖”幾下弩箭破空之聲傳來……李儒身邊十名侍衛當即有八人喉嚨中箭倒地身亡!
這幾個黑影身手矯捷,飛入屋內的過程中熟練的扔掉小型弩,伸手將腰間的鋼勾摘掉,最後借勢落地翻滾!其中三個黑影閃電般分別向李儒和另外兩名侍衛滾去。李儒方欲退後抽出佩劍,卻發現黑衣人已然驟至眼前,旋即感到肋下一涼,來不及呼喊便栽倒於地。
在倒向地面的瞬間,李儒同樣看到另外兩名侍衛那不敢置信的眼神。他們的肋下也各被刺入一刀,而他們手中的劍才僅僅抽出一半。
其餘五個黑衣人迅速地打昏了幾個被嚇得目瞪口呆的仕女,
劉辯剛要出言質問,一名黑衣人伸手示意其噤聲‖時與兩外兩人快步走近,麻利的將尚在震驚之中的劉辨、唐妃和何太后三人分別用軟繩綁好、棉布塞嘴、背在身後後迅速掛好鋼勾,順著繩索攀爬上了屋頂。
在屋頂上利用繩索不停的跳躍攀爬,幾起幾落出了永安宮∴下幾人打掃戰場,收弩箭,檢查沒有任何痕跡後才迅速撤離。帶著劉辨三人的五名黑衣人出了皇宮後,鑽入一輛馬車,隨後馬車開始飛奔∩於是在深夜,並未引起多少人注意。
不久之後,馬車在一家商鋪門口吐,劉辯三人被藏在木箱內分裝三輛馬車上後再次向北門駛去。藏在木箱內的劉辯隱約聽到外面的對話:
“誰?哦……原來是王哥啊!怎麼這個時候出城啊!現在上頭有令夜裡禁止出城。”
“劉將軍,咱們誰跟誰啊!這不有點貨必須明天早上送到,否則是要賠錢的。你可不知道我們遼東商人如果被人告違約可要罰款十倍啊!”
“去去去!有那麼要重嗎!再說這是上頭嚴令……”
“叮”兩根金條互相撞擊發出的清脆悅耳之聲過後……
“看在我們老交情的份上,快走吧!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啊!”
“謝了!以後還要請劉將軍多多幫忙啊!”
吱嘎嘎過後城門開啟,三輛馬車迅速駛離洛陽。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