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處,高勇仰望北方,“只要控制住糧食和鹽鐵,匈奴、鮮卑就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待著!”
對於新稅法的試行效果,高勇還算比較滿意。因其只把原有的稅目細分,稅率上變動很小,對於工商影響幾乎沒有。至於農稅,因為長年保持的低稅率,相對於商稅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出潼關,踏上長安三輔的大地,走上了古今聞名號稱帝王之資的八百里秦川。一望無際的廣袤土地,樹木鬱鬱蔥蔥,田中綠意盎然,再不復去年破敗凋零。因為戰亂結束,大量逃荒百姓返回故里重建家園。為此,陳群特別請示高勇調派部分兵馬巡山,規勸逃入山林的百姓返鄉。此外,因為官府的分田、惠民政策,涼州、漢中亦有許多百姓逃荒過來。潼關以西的人口由此飛速增長。截至四月,登記在冊領取地契的百姓多達十萬餘戶,人丁接近八十萬!
不要小瞧這八十萬,要知道經歷董卓肆虐,郭、李橫徵暴斂之後留存下來的人口已經不足四十萬!好在有八百里秦川為根基,高勇堅信這裡的恢復速度將遠遠超過幷州。當然,與已經發展四五年的幽、冀二州仍然無法相比。如今,僅幽、冀二州的總人口就已達千萬,放眼漢家天下,也只有豫州、徐州和荊州堪堪可以比肩。
“人口決定一切啊!”高勇感慨一聲,對常林道:“繼續按照老辦法鼓勵商隊南下行商之餘攜帶百姓而回,現在政務院的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生產、恢復人口!”說到這,高勇腦中突然想起了計劃生育,不禁笑道:“看來我也得吸取既有經驗,開始有目的的計劃生育”
' '
第十章 無奈抉擇(8)
《人口生育規劃》?
初次拿到這份文案,陳群很是驚訝了一陣,在他印象中,恢復人口只需要官府鼓勵,於民休養生息即可,一切都順其自然。反正百姓總要生兒育女,人口自然會慢慢增長。可眼前……迫不及待的翻開第一頁,上面是高勇的親筆字:人口乃國家之本,不可不慎。然,卻與土地息息相關。人多地少則民亂,人少地多則難守。故,人口當與土地融而為一。量地而生人,人少時激勵生育,人多是開疆廓土。以此往復迴圈,直至佔盡天下每一寸土地!
“啊!”陳群嘴巴大長,如此論斷尚屬首次得見‰其說是生育規劃,不如說是明目張膽的強盜邏輯。地多,生人;人多,佔地……“這……”愣了片刻,陳群繼續往下看去÷面主要講述人口管理,從宏觀到微觀,從治政到經濟,完全從人口學角度分析國家治理方略。洋洋灑灑千餘言,最後,則提出了生育規劃的具體措施綱領:人少地多階段,採納諸多方法鼓勵生育擴充人口。如養育三子,官府獎勵錢糧布匹,並減免一年農稅;養育四子,獎勵加倍,減免三年農稅;養育五子,各項賞賜按人頭增加。當然,一戶內人口不可過多,五子當為上限,超過則開始遞次削賞賜幅度,藉以控制人口增長速度,便於隨時調控,防止出現爆炸性增長(如建國後的三十年)當一地域人口接近飽和之際,激勵生育政策將逐步取消,最終維持略低於土地承受力即可。
在高勇看來,人口要擴張。但不能無節制盲目擴張,一旦速度超過承受力,不等佔領新地自己本身就將在沉重的人口負德崩潰。故而,人口增速要始終在官府的控制之下,用國家地強制力保持地域人口密度。如此,即便遇到天災也足以應付過來。
閱畢,陳群沉默許久,方才從震驚中恢復過來,拿著文案的手卻仍在顫抖不止。曾署理過民政事務的他對文案中的觀點、措施只能用崇拜來形容。立足全域性高瞻遠矚。“如此一來,土地兼曹到官府監控,人口增長亦由官府掌握,就算天災不斷,也難以撼動國家分毫!此乃萬世立國之策!來人啊,速去請來政務院各部主官前來議事!”
高勇邊走邊看邊想,將後世關於人口學的論述整理出來,在配合當前形勢,輔以自己的觀點。雖然字數不多,卻句句真知灼見。作為後來人,高勇深知國家穩定的基礎無外乎土地與人口兩點。只要協調好二者的平衡,國家爆發民亂、饑荒的握將大大降低。其中,還特別強調量地而行和因地制宜地觀點,人口要與土地配比,多了就向外遷徙。沒有土地?那就去打去搶!如此不但可以適時轉移內部矛盾,還能刺激經濟。即便出現了所謂的經濟週期,也能憑藉戰爭轉嫁出去!至於說強盜邏輯?高勇相信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明清甚至更後時那般迂腐!
“老子人多地少,需要生存空間!給不給?……不給?那就屠你全家,滅你全族,吞併你全國!你喊沒天理?錯!大錯特錯!老子的刀就是王道!老子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