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走投無路。 第一可以全力攻打長安,說不定能夠打下;第二可以索性不回中原,全軍西向。 那馮菁不就是這麼幹的麼?我們為什麼就不行?我們攻向西域,等於動搖馮菁地根本,一旦西域諸國擁戴我們,馮菁手下地十王子必然倒戈!”
曹操沉吟道:“回攻長安,我估計正是楊華所希望我們做的。 事實上我們根本做不到全力攻打。 漢中部隊必然銜尾追來。 這樣,堅城之下兩面受敵,必敗無疑!至於向西域而去,我們則與馮菁不同的地方太多!她一個女孩子,心地善良,西域各國均以為無害。 正需要這樣一箇中間調停人,於是才默許了她的長史地位;而我則不同,‘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早已出了名,人人害怕,在漢室分裂的情況下,西域諸國必然容不得我,群起而攻之!再說,我之根基在於中原,還須提防政局動盪。 因此。 以上兩計均不可行。 不知文和還有其他策略嗎?”
賈羽嘆道:“承相分析。 入木三分!賈羽由衷歎服!承相既然必須要回去,我想。 天無絕人之路,我們不妨走武關而返回中原。 ”
曹操道:“這一條路我也知道,但必須過藍田,走藍關,再經商洛山道而到達武關,舍此別無他路。 而長安既然已破,藍關眼下必然在敵軍手中,決不會掉以輕心……”
賈羽道:“我們且出了子午谷再說,到時尋人打探一番,看看是否不經藍關而別有奚徑可達商洛山中。 ”
正說時,斥候又報:“商洛縣令已帶人在子午谷口等候。 ”
曹操嘆道:“長安已失,難得他還心向著我們。 ”於是眾人加快報腳步,進入那狹長險峻地、崖壁高聳而不見天日地子午谷,曹操帶領前隊終於來到谷口。
這時,眾人忽然發現那商洛縣令竟然改了旗號,他與手下一干兵丁打的竟是楊華地“漢水流域聯合政府”的旗幟。 曹操訝然問道:“閣下這是想把我們堵在谷中嗎?”那官員卻笑道:“非也!非也!下官只是想問,承相是否還想攻打長安?”
曹操自然不會輕易吐露意向,便反問道:“想打怎樣?不想打又怎樣?”那官員道:“若是不想攻打長安,則此間有一條小路,經過一個青泥隘口,可以繞過藍關而進入商洛山道,直抵武關。 ”
曹操喜出望外,沒想到竟能絕處逢生,急忙長揖謝道:“閣下大恩,日後必有一報!”
那官員忙道:“承相不必謝我,此事實為馮長史所託。 ”
“原來是菁兒?真是意外!”
“對!”那官員遞過一信。
曹操開啟一看,上面大致寫到:“伯父:一別兩年,甚是想念。 今日侄女雖得長安,泰半當為熟讀《孟德新書》之功。 回想伯父當年呵護之情,時常歷歷在目!不知伯父眼下是何心意?伯父若還有興來長安指導侄女研習兵法,菁兒定當於長安恭候教誨;伯父若想家欲歸,菁兒也願為伯父指一條明路,以作報達。 隻言片語難表心意於萬一,願伯父保重身體,再見!”
曹操問道:“她沒提什麼交換條件嗎?”那官員答道:“沒有,只是希望於承相有生之年,兩家不再兵戎相見,同時希望承相能約束部下,一路上不再驚擾百姓。 ”
曹操心中無限感慨,臉上帶過一絲從心底發出的笑意,說道:“其實我也很想念她……她成熟了,更聰明瞭,甚至能把伯父打敗,我真的很高興!啊……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
說罷,領軍大踏步地向著官員所指的小路行去……
八十一章 戰爭規範
八十一章 戰爭規範
卻說馮菁指路“青泥隘口”而放走曹操,其實是與楊華商議過的。 他們雖然一舉定關中,拓野千里,但兵力卻有些捉襟見肘。
楊華在曹操撤走之後,立即與張魯部將張衛各帶三千兵馬,分由子午谷和斜谷展開戰略追擊。 由於總要有人留守,這已是漢中方面眼下能派得出去的所有部隊了。
戰略追擊不同於戰術追擊,主要是保持一種威懾性的軍力,迫使被追者不得不加緊逃命,並不期望直接發生戰鬥。 因此,楊華這一路三千兵馬,隊伍拉得很長,號稱一萬,沿著子午谷山道浩浩蕩蕩前進,一路上虛張聲勢,不斷增灶,讓人以為部隊越集越多。 這樣的走法,當然不及曹操去得快,而楊華本意也是如此。
楊華認為,曹操部隊只是後勤供應被斷,兵力仍在,認真打起來,還是困獸猶鬥的。 根據眼下形勢,當以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