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1941年國會立法認可了這一規定。感恩節是最具有美國特色的節日,在美國人心目中,某種程度上感恩節要比聖誕節更重要。 感恩節的慶祝方式多年來改變不大,而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飼養的火雞始終是感恩節上最主要的一道食品。 在此後的歲月裡,來自歐洲的移民日益增多,幾番艱辛之後,他們在這片大陸上扎住了腳跟。到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一共建起了13個殖民地。 “在從前無人來到的地方,我們希望移植一個民族。” 這是一位詩人描繪當時的景象,那麼這些人到底希望移植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呢?我們從今天的威廉斯堡小鎮尋找答案。 在美國弗吉尼亞州東部海岸有一座小鎮叫威廉斯堡。 走在小鎮的一部分街道上,彷彿進入了時空隧道,這裡沒有任何現代意義的裝飾和建築,教堂、學校、郵局以及人們的衣著打扮,與今天的一切截然不同。 這座小鎮曾是北美最早的英屬殖民地,曾和早期美國曆史中一些重要事件發生過聯絡。 已然逝去的時光似乎從來沒有拜訪過這裡,一切還是北美開拓初期的景象。 從17世紀初到美國建國前的一百多年時間裡,英國在北美共有13個殖民地,一些殖民地因為利益有時發生爭吵,甚至大動干戈,但是,多個族裔、多種文化在廣闊的北美大陸共處和混合,逐漸形成一個富有特色的民族,就像現在威廉斯堡中的人們所表演出來的那樣。 在那個時代,殖民地居民信奉多種宗教,但他們大多講求實際,不尚空想,把精力集中於人世間的實際問題,致力於在人間建立基督所謂的天堂。 天堂最需要的莫過於一種優良的秩序,於是他們深深困擾並不斷思考著三個現實問題: 一是怎樣選舉領導人和代表,他們之間的關係如何? 二是怎樣設定政治權力的適當限度? 三是怎樣組成一個聯合組織? 在北美的英屬殖民地,鄉鎮很早就各自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員,規定自己的稅則,分配和徵收自己的稅款,凡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事務,均在公眾場所召開公民大會討論決定。 在歐洲的大多數國家,政治生活一般都始於社會的上層,然後是逐漸地而且是不完整地擴大到整個社會,而在殖民地有些時候則相反,那裡的鄉鎮成立於縣之前,縣又成立於州之前,而州又成立於國家之前。 17世紀初,歐洲許多國家的君主專制體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在大放異彩和文藝繁榮的歐洲,人們還沒有想到一些可能被他們輕視的原則已經在新大陸的荒野中公佈出來,並且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未來的信條。 人類理性的一些最大膽的設想竟在一個不被人重視,連任何政治家都不屑於關注的社會里付諸實現了,在這個還沒有出過將軍,也沒有出過哲學家、作家和思想家的默默無聞的社會里,卻出現了一種嶄新的社會執行方式。 這十三個殖民地不僅在政治觀念上非常相似,更重要的是他們都說英語,遵守英國的風俗,建立議會制度和陪審團,他們的書籍、建築、圖畫、文學主要是英國式的,甚至都接受3000英里大洋外大英帝國的管理,雖然許多人一輩子也沒見過一個來自英國的皇家官員,大多數人從來沒有踏上過英倫三島,雖然實際上來自英國的直接管理力量非常微弱。 18世紀初,13個殖民地的農工商業得到飛速發展,交通運輸尤其突出,一些地方開闢了公路,建立了郵政,波士頓的信件6天就能到達費城。 交通與通訊使各地可以互通有無、交流資訊、聯絡感情,像一根紐帶將13個殖民地聯結在一起,對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起了深遠的影響。 1782年,一位法裔移民克雷夫科爾發表了12篇文章,他稱之為《一個美國農場主的來信》,這組信為新大陸的新國家贏得了許多朋友,也使作者一舉成名。他是這樣描述新興的美利堅人的: “我們是一個耕者民族,散居在一片巨大的領土上,透過良好的道路和可通航的河流相互交流,由溫和政府的絲帶把我們聯在一起,大家都尊重法律而不畏懼其權力,因為法律是公平的。我們生氣勃勃,充滿實業精神,這種精神已被除去鐐銬,不受任何約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工作的。” “……是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和瑞典人的混雜。由這種混雜繁衍產生了一個現在叫作美利堅人的種族。……在這裡,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整合成一個新的民族,總有一天,他們所付出的勞動以及他們的後代將使世界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一大國崛起,十七世紀的英格蘭(整理)
查理一世:先生,判決,我說,先生,我要…… 不讓我說話,別的人還能指望有什麼公道啊! 1649年1月30日,倫敦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