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日後,柳氏上門來見明蘭,滿面笑容,另帶了好些山鮮海貨,說是孃家兄弟從外頭帶來的,寒暄親熱幾句後,姑嫂倆點入正題。
柳氏道:“老爺說,這門親事,只說門第倒是極好,沈家能瞧上棟哥兒,也是四弟的福分,只恐那姑娘自小生長於邊地,性情強了些。”
潛臺詞,長棟排行最小,生母最卑,將來家族分派資源財帛時,免不了會薄些,本就是武家出身,倘若再是個母老虎的性子,將來豈非鬧翻天,重蹈河東府覆轍。
明蘭想了想,就道:“不如我請沈家女眷來吃茶,到時嫂嫂和大姐姐也來,咱們不論親事,只說說笑笑,全當串門走親?”
柳氏正有此意,當下笑道:“妹妹肯這樣,我就放心了。老爺也是這個意思,沒的那邊看過四弟了,咱們卻連人家是圓是扁都不知。再說,有大姐姐在旁參詳,就更穩妥了。”
待柳氏走後,明蘭心下暗笑,也不知這幾日盛紘走什麼路子去查探過了,想來還覺得滿意。如此想著,便給張氏去了封信。第二日,張氏使人來說,一切只請明蘭安排,只是這陣變天,沈老嬸子感了風寒,大夫說還需將養些日子。
原本兩個孩子都還小,兩家也都不急,明蘭就去信好生安撫,切莫著急,好好養病;其實沈家那頭也擔心,怕風寒沒好利索,明蘭又有孕,回頭有個不好,反好事變壞事了。
秋意漸濃,夜裡寒氣尤其重,崔媽媽挑個天日晴朗的日子,將嘉禧居幾進屋子都燒起地龍來,明蘭就逗著兒子在暖烘烘的炕上滾來滾去。
團哥兒愈發懂事了,又叫崔媽媽等一遍一遍教著,常好奇的看著母親鼓起的肚皮,卻不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