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令堂讓羅飛送他去鄉下老家養病了。”
“阿飛走了?”
“嗯。”他眼睛看著她的眼睛。
七七半晌不語。她記得阿飛的背影,那麼決絕,那麼落寞。
靜淵卻站起來,四處尋覓什麼,在紫檀多寶格上找到個小瓷瓶子,從水壺裡倒了點水,把鴨拓草插進去。他一邊理著那柔弱的花枝,一邊微微笑道:“有那麼多好看的香花,不知道你為什麼偏偏喜(霸氣書庫…提供下載)歡這種小野花。”
他走過來,把小瓶輕輕放在七七的床頭櫃上。猶豫了一下,還是給她攏了攏被子。
七七一陣羞澀,說道:“你不知道,杏花、桃花啊什麼的,要麼白,要麼粉,要麼紅,隨處可見。可這種花卻是藍色的,摘一束插著,比桃花還好看!我家院子裡有好些,家裡人知道我喜(霸氣書庫…提供下載)歡,從來不叫人剷掉的。”
靜淵道:“你家裡人很寵你呢。”
七七聞著小藍花發出的淡淡香味,帶著雨水和泥土的生澀,彷彿回到了運豐號的大院子裡。
靜淵說:“只要你在這裡,我每天都給你摘一束。”
七七有些吃驚。他的態度轉變得太快,讓她沒有思想準備。
靜淵看著她烏黑的眼珠子,淡淡一笑:“我那天晚上對你失禮,到現在還很後悔。當年你爹聯合山西的股東以及官府,搶走了天海井的六個鹽井。我祖父吐血身亡,這件事情,一直讓我爹幾十年來心情鬱郁。雖說商場上得失沒有定數,成敗怨不得他人,但畢竟……。”
七七道:“我爹跟我說起過這件事。”
靜淵眉毛微微一揚,“哦?”
七七低聲道:“我爹對我說,運豐號能有今天,和天海井有莫大的關係。當年,天海井是清河最大的鹽號,鼎盛的時候,有八百口鹽灶,三千多長工。運豐號曾與天海井合股,投建了四十口大鹽灶。林太老爺念在運豐號剛剛起步,慷慨地將所有股份送給了運豐號。運豐號就是靠這四十口大鹽灶起家。”
靜淵冷冷道:“那你應該也知道那六口井的事情了?”
七七見他面色有些不愉,知道這是他天海井的傷心事,便低下頭,輕輕點點頭,不敢看他,“略微知道些。據說,是因為出了些事故,所以……。”
那曾是天海井的奇恥大辱。
鑿井汲滷煎制井鹽最早始於戰國年間。從前清開始,官府改變歷代官府對四川井鹽業的控制方式,“任民自由開鑿”,一時間,蜀地井灶大開。
雍正九年,全川產鹽地區已遍及四十州縣,共有鹽井六千一百多眼,年銷食鹽已達九千二百二十多萬斤,大大超過了南宋年銷六千萬斤的最高記錄。嘉慶十七年(,全川鹽井達九千六百二十多眼,年銷食鹽三億二千三百五十多萬斤。
蜀南丘陵之地,沼氣豐富,鹽滷礦藏甚多,是歷來鹽商發家的富庶之地。
鹽井,分黃滷和�奔鋼幀�
如黑滷井,原理是利用同一口井開採的天然氣,用黃豆漿做媒介,加熱,打撈雜質,結晶,鏟鹽,淋鹽瀝水,炕鹽等過程,井鹽成品就生產出來了。
清代初期,主要是竣淘小井,開採淺層稀薄鹽滷;乾嘉時期,鹽場井深一般可達一二百丈,開採侏羅系地層的黃滷;道鹹時期,富榮鹽區不少井深達千米,已接近三迭系層位,開採出黑滷及岩鹽,生產能力顯著提高。深井則多以數牛輪班推汲。
天海井鹽號當年最大的一口深井---無雙井,曾是整個四川鹽井的驕傲。
無雙井開鑿在光緒十二年,人們幕天席地,風餐露宿,打井用了近20年的時間,是一口千米深井。說來奇(霸氣書庫…提供下載…87book)怪,無雙井是天海井林老太爺花了一輩子身家打下的一口井,打好之後,卻常常有時有氣無滷,有時有滷無氣,有時氣滷並存,鹽滷的產量時好時壞。
運豐號在宣統三年,提出向無雙井投股。為了保住這口井,林老太爺同意了。
宣統四年,林老太爺從美國進口了一種鋼絲,用來做汲滷筒的套繩。一天,這位錐工放水換簡時,筒上的“碗子”還沒來得及捆上去,手一鬆,只見滷筒“呼”地一下滑落出來,拉著繩轟轟隆隆地直望井裡掉。抽出井面的鋼絲繩,鋼絲繩快位到盡頭時,突然一個似圈系纏腰身,錐工還未及躲閃.人己被盤旋的鋼繩切為上下兩段。
這個事故驚動了官府。但卻並不完全是因為死了個錐工那麼簡單。官府的大買辦一直抵制洋貨,藉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