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2 / 4)

小說:地心修仙 作者:水王

又開始說下一個。“《王戎識李》:王戎七歲的時候,和小朋友們一道玩耍,看見路邊有株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彎了。那些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路邊上,還有這麼多李子,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們摘來一嘗,果然是這樣。”一個典故完又一個典故接下去。“《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想借東遊看海,來會會項橐。一天中午飯後,父親去鋤地,項橐跟著玩兒。在地頭的路上用小石頭圍了個圈,裡面用薄板石蓋了間小屋。正玩的高興時,忽然從西南驛道上來了輛馬車,上面坐著位長者,頭挽髻,寬袖長袍。後面跟著一些弟子。駕車的便是那個人死冠不免的子路。他頭戴盔,身披甲,手執長鞭,嘴裡不斷的喊,駕,駕!猛然看見一個小孩蹲在路中間玩,就大聲吆喝:‘閃開!閃開!’項橐若無其事,照樣玩他的。子路滿臉怒氣,伸手要揍項橐,被孔子禁止。孔子下車問:‘你這小孩子怎麼不讓路?’項橐說:‘城躲馬?還是馬躲城?’孔子一時語塞,弟子們也啞口無言。只好繞‘城’而過。子路氣未消,走到地那頭去麻煩了一會兒項父才走。項橐見他們走後,去問父親,他們說什麼來。父親這般如此的說了一遍,項橐說他們再回來,你就這樣告訴他們。再說孔子向北走了一會兒,看天色已晚,離驛站尚遠。特別聽說神童就在這一帶,未很好交談感到很惋惜。便決定原路返回,在此住宿。回來後,子路果然又去麻煩項父問:‘你的鋤一天到底鋤多少下?’項父回答:‘你的馬蹄一天抬多少下,我的鋤就鋤多少下。’孔子聽後很愕然,便問:‘那會兒你說不知道,這會又這樣講,是誰教你的?’項父是個厚道人,不會說謊,便對孔子說了實話。孔子斷定這個小孩就是他要見的神童。便吩咐弟子們找店住下。打算進一步找項橐交談交談。這地方無論是民宅還是店家,都種秋齊棘子當院牆。孔子進店沒注意,袍子被棘子掛破了。一個弟子很惱火,便對圍觀的人有所指的說:‘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長刺,大了更惡,實乃無用之材。’項橐也在其中,一聽便知弦外有音,就問:‘先生們,什麼是‘有用之材’?’孔子說:‘諸木之中,唯有四季長青的松柏最好。’項橐接著問:‘松柏確實是有用之材,你能說出松柏為什麼四季長青嗎?’孔子說:‘因為松柏木質硬,無孔、心紅。’項橐接著又問:‘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為什麼也四季長青?’孔子無言以對。當晚不歡而散,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項橐交談。去的人回來告訴孔子,項橐和幾個小夥伴們到東邊看日出去了。孔子便親自到村東去找。不一會兒便發現了項橐和另一個小孩兒正在池塘邊爭執著什麼。於是孔子便湊了過去,只見兩個小孩兒爭得面紅耳赤。那個小孩兒指著太陽說:‘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車輪子,中午就像個盤盂,這不是早晨離我們近,中午離我們遠嗎?’項橐說:‘離我們近必定曬人厲害,可早晨雖大,反而滄滄涼涼,但到了中午卻像火盆烤人,開水燙人呢?’正當二人相持不下,見孔子來到,便請教孔子。孔子哼哼啊啊也沒說出個所以然。這時,有群鵝在池塘哇哇叫著戲水。項橐就問孔子:‘鵝的叫聲為什麼這樣大?’孔子說:‘因為它的脖子長。’項橐說:‘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聲也不小。’孔子又吱吱嗚嗚了。項橐誠懇地說:‘人們都說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倫綱常,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聖人,怎麼這些事不給俺講清楚呢?’孔子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玄影在說了三個典故之後說不下去了,見玄影說不下去,擎宇走了出來,不顧他人的眼光,幫玄影接著又說了幾個典故。

《詠鵝》: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就作了《詠鵝》一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客人聽後,不禁拍手叫絕:好一幅形象、生動、逼真的白鵝戲水圖!從此,駱賓王生平大振,“神童”這個美譽也家喻戶曉。《唐才子傳》也簡略記錄了駱賓王一生的傳奇事蹟。駱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時,數上疏言事,得罪貶臨海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