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下北京普通市民的市井生活。
一行人不緊不慢地走著,穿過琉璃廠大街,又七繞八繞地過了幾條衚衕,最終走進一條名為羊腸兒的衚衕。
這條衚衕雖然不是特別狹窄,沒辦法與泉州的摸奶巷相比,人家那巷子兩個人對面相遇側著身都有些困難,才得了這麼一個‘盛名’。但這條羊腸兒衚衕,要通暢行車還是有困難的。再說,這條衚衕比較幽深,還彎彎曲曲的,倒是頗有些羊腸兒小道的意思。
正逢晚飯時間,也是外出上班謀生的人回家的時間,顧爽一行人走在衚衕中,不時看到三三兩兩的居民走過來,有些看樣子認識吳遠森,大老遠就熱情地用京片子和他打招呼。
“六子啊,又來吃飯啊?”這是年齡的大爺大媽們親切地招呼。
“吳老闆!”這是同齡人客氣的聲音。
“吳叔……”、“吳哥……”這些是年齡小的活潑的問候。
吳遠森也一一笑著寒暄著,一路走來,終於在衚衕中的一個黑色大漆門外停下了腳步。
這座院子,門庭寬闊,雖然陳舊了些,卻仍舊能從門口齊全的建制上看出來,最初修建這個院落的人,至少也是個官宦之家。
顧爽一路走來,就對衚衕裡積澱著濃厚歷史氣息的一磚一瓦都很感興趣,此時看到這麼一座儲存完好的四合院,看到寬闊的大門,門口的石鼓石當,還有門楹上的青磚雕花,無不喜歡,不由多看了幾眼。
吳遠森看到顧爽的神情,也不為怪。
現在這些老胡同老建築可都是歷史文化遺產,有的是人喜歡,還有好些人專門拿著照相機、攝像機來拍攝這些老胡同的,還有些學生、畫師專門來到衚衕裡寫生作畫的……各色人等他們看得多了,顧爽不過是多看幾眼,不算什麼了。
不過,今天吳遠森得了顧爽轉讓核桃心裡高興,就很熱心地給顧爽解說起來:“這是一座典型的京式四合院,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的結構。……”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