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郭曉風的:
友人皆恨別,此別亦銷魂。只有詩相送,在校不可混。
林濤的:
流水音猶存,晨光伴君行。遠方多珍重,世濁要獨醒。
胡蝶用端正的楷體字,就像他端莊的衣著一樣,寫下一首:
今朝匆匆去,何時喜相逢。男兒懷遠志,待機起雄風。
胡蝶寫完後把筆和筆記本遞給李素顏,她稍稍醞釀了一會兒,寫下一首《臨江仙》送友求學
曾為同窗三來載,萬里朝霞飄遠方。僅憑詞意伴友身,村口車待發,學業如鵬翔。
目斷雲山誼猶存,別離又生新愁腸。舊恨江水流不盡,嘆萬事難忘,他鄉思故鄉。
她又在後面寫上“以此為念”,於是把筆記本還與張少遊,他接過去後就合上了,他想等到學校後才慢慢觀看朋友們的寄語。當他到了學校翻開筆記本看到青松們的詩時,心裡在想雖然沒有李白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麼經典,但他很感動,很受用,很滿足。
大家送走張少遊後,折回到他家吃了早飯,然後等到一輛開往城裡的早班車。這天晚上有課,其實也不算,也就是補習班的一些通知,接下來才正式上課。紅日從東邊的山頭慢慢爬上山頂;意味著新的一天的來臨,新的日子正等待著青松們去度過,這裡的新並不是代表好的事物,也不是壞的的事情,一個可悲、可喜、可惡、可盼但不可愛的高中生活又來到了,對於高畫質來說,這已經是他高中生涯的第五個年頭了。
在上第一節語文課時,青松和曉風們萬萬沒想到語文老師就是他們在高三時的那個老教師,他姓劉。以前青松們對劉老師上的課很感興趣,因為劉老師上課的時候總會上一半的課,下一半的課就讓學生們也上講臺講課,不管你講得亂七八糟,還是精闢入裡,至少可以體會一下當老師的滋味和辛苦。
劉老師也非常喜歡詩歌,當然他也會吟詩作對,他對古人的東西很著迷,就像貓對老鼠一樣情有獨鍾,比如什麼老古董,老字畫,老煙槍之類具有歷史韻味的東西,他都會收藏。人(知識分子)一上年紀差不多都這副德性,劉老師也喜歡研究《易經》,他會把每一卦拆開,然後重新組合成自己創作的詩,他認為這樣有助於更加深刻地理解卦辭。青松,曉風幾個和劉老師的關係特別親密,因為大家都是性情中人,都愛好詩歌這一口。
有一次,劉老師把自己做的詩《乾中人》給青松們看,內容是:
潛龍勿用須隱蹤,露形於野時惕若。
或躍或淵飛沖天,至極有悔劫後闊。
青松幾個是丈二金剛摸不到頭,劉老師對他們解釋了一遍,他說:“詩中的句子包含了做人的道理,詩句是乾卦的每一爻,共六爻,再加上用九而組合成的,其中‘潛龍勿用須隱蹤’告誡一個人未到時機時切不可鋒芒畢露,不然會鑄成慘淡的人生,此時能力有限,所以不可意氣用事,應該積聚力量待時而動,待價而沽。‘露形於野時惕若’是在警告當一個人在嶄露頭角時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時時事事保持警惕,人生之路如履薄冰,這一步是在能力很強大之前必須經歷的。‘或躍或淵飛沖天’是在鼓勵一個人要具有多種本領,因為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透過努力後才肯會一飛沖天,實現胸中的抱負。‘至極有悔劫後闊’講的是當一個人事業成功後,如果心裡存在一種不隨時而動,只是一味地固步自封去辦事,最後會導致一敗塗地,此句中的‘劫後闊’是變卦的延伸,也就是在前面那個成功人士遇到困境時,他如果能禮賢下士,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最終也會度過難關的,所以叫‘闊’,即海闊天空的形式將會出現”。
青松幾個聽完劉老師的深奧講解後,睜著好奇的眼睛,張著大大的嘴巴。慢慢地才理出點頭緒,不過還是有一些地方如霧裡看花,他們只得回去檢視有關書籍以滿足好奇心,他們認為劉老師的學問真是高深莫測,學貫古今。有時劉老師和青松們閒聊時會說出一些讓他們意想不到的話,這些話具有一定的預見性,估計是研究《易經》很透徹的緣故。劉老師很瞭解自己的學生,正所謂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師。
有一天,劉老師吩咐青松去他辦公室的桌上取已經改好的試卷,他走到劉老師的桌前,本來抱了試卷就走的,他不經意間看到劉老師寫的幾首詩,好奇心籠罩在他的頭頂上,他於是停下腳步,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內容是:
其一:青山翠綠埋孤松,花絮飄落映枯藤。蔭間僻徑一書生,欲為汗青仿古文。
其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