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裡的人都是相互制約的,既有權力的廝殺,又有短暫的合作,但是廝殺是主流,合作是插曲……
“而且,這合作也只不過是表面文章,或者說是對大家都無傷大礙的交易……這就是官場中人的制衡,官場制衡術,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一個能熟練掌握並運用好制衡術的人,必定是一個官場的常勝將軍。”
我有些沒聽懂老黎的話,說:“你說的這些,和制衡有什麼關係……到底什麼才是官場的制衡之術。”
老黎端起水杯緩緩喝了兩口,說:“說起制衡之術,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有所涉及,也許你是因此而得福,官運亨通。但在很多情況下,這是一種很無力又很無奈的行政執行方式。很多人認為制衡之術源於中庸之道,其實這恰恰是對中庸之道的錯誤理解。
“中庸一詞源自於《中庸》一書中所提出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原意是應該注意事物過和不及的兩個方面,採取中正的辦法實施於民眾。中庸的‘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而不是當今很多人認為的‘折中’之意。而官場盛行的制衡之術卻在很大程度上是折中主義的寫照,這次你們集團提拔這個總裁助理的事件,說到底就是典型的這種主義。”
我專注地看著老黎。
老黎繼續說:“比如你在單位兢兢業業,勤懇工作,工作能力和業績一直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各方面關係也都維護得不錯。按道理,當年的先進個人應該給你。但領導考慮到你去年已經得過一次,為了照顧其他下屬的情緒,表示自己對下屬沒有過分體恤之意,同時也是為了調動其他成員的工作積極性……
“總之,出於多方面的考慮,先進個人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這時,你該怎麼辦?憤然而起,痛斥領導不公?如果這麼做,那你這輩子基本上就見不到領導了。那麼,面帶微笑,從容認栽?也許這是很多人不得不採用的表現形式。雖然心裡邊苦澀一些,但惟有咬緊牙關,繼續努力,希望領導龍顏大悅,對你深明大義之舉牢記在心,他日必有恩賜。
“但問題是,後年的先進個人又被領導以同樣的方式平衡出去了怎麼辦?在當前的很多事業單位,個人獎勵就像接力棒一樣傳個遍,今年不得,後年必得,大家在心裡雖然不滿,卻也沒法公開地發洩。因為這種平衡於情於理似乎都說得通,且還蘊含著一股溫馨的人情味。
“長期平衡下去的結果是沒有人變得過於突出,也沒有人顯得過於糟糕,這對單位的整體發展不能說沒有一點好處,但對個人的積極性未免會造成打擊……這個例子其實只是制衡之術的基礎,充其量算是平衡之術,但這種平衡之術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
我不由點點頭:“嗯……你說的非常有道理,非常貼合實際!”
老黎繼續說:“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在單位擔任中層領導而且表現突出,深受下屬的擁護,你的受擁護程度甚至超過了你的上級領導。如果你對古往今來所有功高蓋主的人的下場沒有深刻的認識,再加上你遇上個小肚雞腸又熟練掌握縱橫捭闔之術的領導,你所面臨的處境就未必有你想象的樂觀了。
“一般情況下,你不會因功高蓋主而直接被撤職,除非你的上級領導腦袋進水過多。但也許會有另外一名同事倍受重用,甚至被提拔到和你一樣的位置,使你感到你所擁有的權力和榮譽在被另外一個人瓜分。這就是制衡之術在你身上起作用了。”
我不由睜大了眼睛,老黎分析地太精闢了。
老黎繼續說:“現今的官場暫且不提,就說在晚清官場上,制衡之術是隨處可見的,特別是當漢族官員功勞過大,聲譽過高時。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個人功績、威望和榮譽已經達到了有清以來漢族官員的巔峰。曾國藩雖然深諳並運用道家無為、處下、不爭之理,又是主動裁軍,又是讓曾國荃回家養病,但仍然無法消除當政者那拉氏對他的猜疑。
“但那拉氏是個不學有術的奸猾老太婆,她不會隨便編個理由就把有功之臣做掉,而且曾國藩代表了整個漢族官僚集團,當時的漢族官僚集團正處在上升勢頭,不僅不能壓制,還必須繼續加以利用。國家還不穩定,平捻、平回等諸多戰鬥任務還需仰仗漢族官僚集團,這個時候,做掉一個,就會引起全域性的變動,這種愚蠢的舉動那拉氏是絕對不會做的。
“但還必須對漢族官僚集團的勢力給與遏制,不然照這麼發展下去,自己孤兒寡母的老巢非得被他們掀個底朝上不可,怎麼辦才好?重新扶植滿族官僚集團?還是算了吧!有出息的如奕忻等恨不得早點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