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起義成功了,那他這個前朝罪臣不是也要被抹脖子?
這可真是欲哭無淚了,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熊,要是真的大越朝各地都發生了暴動,那他不是也要跟著遭殃!
韓相如聽了搖搖頭:“不至於,潘老頭兒,你說的這些哪個朝代沒有這樣的問題,北方散州,懷沙兩省都是位於大越朝極偏遠的地區,本就是開朝皇帝打下來的異族之地,那裡的人以前本就以放牧為生,向來喜歡鬥兇逞狠,民風野蠻,就算有地給他們,他們也不會想去耕種,所以遠沒有到你說的那個地步,你看看中原各地,都還算安穩,只要中原穩住了,大越的根基就不會失!”
周頤聽了,籲一口氣,還好,還好,大越朝還沒有作死到亡國的地步,周頤對韓相如的分析還是比較認可的。
土地兼併,是封建王朝一個永恆的主題,農業社會,成也土地,敗也土地,朱元璋一個放牛娃被逼上革命的道路,還不是因為地主將土地完全佔據了,家裡的爹孃兄弟全部餓死,於是奮而揭竿,最終在眾多的起義者中脫穎而出,當上了皇帝。
每逢開朝,由於皇帝本身就是革命者,自然是最能體會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的,往往會制定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可架不住後來人不爭氣呀,不管是後面的皇帝,還是官員,好日子來了,野心自然也隨之而來了,含著金湯匙出身的皇帝體會不到農民日子的不易,而跟隨開朝皇帝起義心腹們往往會被封個什麼王,什麼公,慢慢的發展,就成了世家。
農業社會最根本的就是土地,最值得投資的也是土地,因為沒有其他找錢的門路,那些世家官員有了權利,為了利益自然會將土地緊緊的攥在手中,溝壑難填,土地兼併就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這時候若遇上了一個開明的皇帝,或是大智者的大臣,說不得還能透過改革修修補補將王朝的漏洞堵起來,像張居正改革就硬生生的將風雨飄搖的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