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眼。
蕭護能把京都穩在手中,也是佔了這個便宜。別人認為蕭護是攝政的,不是皇帝。大家全等待,等待屬於自己的機會。
韓憲王也只能等了:“好吧,也打了幾年,養上幾年也是好事。”又讓人往京裡去安排奸細,等到時機一到,暴起發難。
……
十天以後,梁山王收到蕭護給的救濟物品,同時來幾個能吏。他們會看山體裂縫,推敲最近有沒有大面積塌方。
梁山王感動,他要東西只是試探。梁山王自兵亂後,聯合小郡王,和台山王結兒女親,以此和臨安王、韓憲王對抗。
郡王中最沒想過當皇帝的人,就是他。他有自知之明,自保以待明君。而且對想稱帝的臨安王、韓憲王有微詞,對他們走馬燈似的京中走一圈,對民生無計於事,以國力不起作用,只是想當天子認為可恥。
也不相信臨安、韓憲是好皇帝。
兩個最強郡王都不是好皇帝,
小天子當皇帝,梁山王還能接受,聽說小天子受天神保佑,御璽隨身而至,至少有神蹟在。
基於這種心思,梁山王對蕭護出山不說擁護,也是欣慰。
既不擁護臨安,也不屈服於韓憲,與那兩隻就此有心結。蕭護的存在,對梁山王異常重要。
他很想走向蕭護陣營,卻還不能安心。梁山王擔心的是,蕭護能對抗兩個郡王一直到底?蕭護為人如何,是不是能善待自己等等。
他有把嬌慧郡主許給蕭家人的心,也是建立在自己和蕭護站在同一陣線上。
第一步,他試探性的把蕭護當成守護天子的攝政王來看待,問他要了要東西,不想來的比想象中的還要多。
和幾個能吏作一席長談,就知道全是老公事。梁山王放心地讓人帶他們去休息,他們卻不肯,說:“大帥讓我們趕著來的,就怕又出事情,請派一個人,現在就帶我們去看,免得再出事情,傷到百姓就不好。”
他們走以後,梁山王嘆息:“手下有人才。”
他還是認為蕭護驕傲,驕傲過人的年青人是不好相處的。
好在還有女兒,嬌女跟著回來,梁山王先看能吏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