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3 / 4)

小說:穿到古代的教書匠 作者:鼕鼕

,還不如給仲寓做試驗呢,至少他生活不如意了,這詩作反而動人,仲寓若是缺錢了,老百姓還得接著捱餓。”柴永岱撇了撇嘴說道。

實驗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出來的,白雲觀裡自有道童服侍,崔瑛還在一邊看著這個他也不太懂的東西,忽然就聽見遠遠地傳來一群人歡喜地呼喊聲,還有什麼東西長嘯的聲音。

火龍真人看看四周不為所動的師父和師弟們,無奈地起身,衝崔瑛點頭示意道:“崔郎君也一起來吧,這定是哪位道兄又有所發現了,你見識廣,說不好還能給這些新東西弄點用途,也算是造福百姓。”

崔瑛點點頭,一步一回頭地往外走,基本看不懂而覺得無趣的人也跟了出來,一齊向外走去。

白雲觀所在的山本來就是離控鶴軍不遠的一個小土包,連個像樣的名字都沒有,白雲觀落成了,它才有了一座白雲山的名字。之前幾次崔瑛都是來去匆匆,大多是坐了馬車順著山路直到觀門前,騎馬的次數也不多。這回仔細一看,才發覺整個白雲山徹底變了樣。

白雲觀建在山頂,李仲寓的這個小院子建在南坡的半山腰,聲音好像是從山上傳來的,一行人便沿著山路向上走。

長長的盤山路修得又寬又平,是控鶴軍的漢子們利用冬閒時幫忙用水泥鋪出來的,盤山道邊雜植著銀杏、青松還有幾株報春花。略深一些的地方則還是原來的樹林,沒怎麼動。間或能看到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泥路通向樹林深入,火龍真人便告訴崔瑛那是在尋什麼道的。

這一路走來,崔瑛真是開了眼界,這群衣食無憂的道士們如今像是狂熱的求道者,夜以繼日地研究著自然的奧秘。他們這一路上碰到了帶著兩個童子就開始蒐集各種動植物的,打算找到天地萬物生長之道的,也碰到了一邊散步一邊持了尺規在割圓術上花費心思的;還有擎了幾十種不同的風箏出來,要找出最易飛的形狀的。等他們走到聲音發出的地方之前,崔瑛已經和柴永岱說好,他要在這白雲觀裡好好呆一段時間,將他們的研究系統的梳理一下,說不好中國的工業革命會以一種奇怪的姿態展開。

“這是紅雲子師弟的住處,他最近在研究你和師父弄出來那個天機之器,不知又有什麼創見了。”火龍真人介紹道。

紅雲子的院子外面挺熱鬧,好幾個崔瑛看著眼熟的白雲觀裡的小道童都踮著腳尖、伸著脖子在往裡看,你推我搡的好不熱鬧。

火龍真人喝斥幾聲,打發了這群童子,他們才安安穩穩地進了院子,然後便見這春末夏初的時節,紅雲子和他的弟子們穿著一身道袍在水池裡手舞足蹈,他們身後,一根小竹管子像泉眼一樣咕嘟咕嘟地向外吐著清水。

崔瑛看著架在池子邊上那個冒著黑煙的機器,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工業革命的契機真是說來就來。

第115章 夔龍

自從崔瑛發覺這白雲山上臥虎藏龍之後,便婉拒了柴宗訓在呂家出孝後讓他轉任四門學祭酒的打算,專心在白雲觀中住下,和一群道長們談論“道”之所在,也一起想辦法思考完善他們搗鼓出來的各種東西。

“陛下、殿下,阿瑛說的地方就在前面不遠了。”出了孝的呂蒙正騎在馬上,懷裡抱著已經七歲的呂從簡陪著柴宗訓和柴永岱走在從汴梁往白雲觀的路上。這是崔瑛一頭扎進白雲觀後第一次主動聯絡他們,連七十多歲的柴榮都乘著輦車來了。

如今汴梁城外的白雲山,早就不是隻有控鶴軍的駐地環繞的樣子了,不輸長安灞橋的汴河碼頭旁邊是一座高高大大的涼亭,涼亭中間豎著一塊暗紅色的巨石,幾個婦人坐在亭子中,抱著孩子告誡他們不要遠離家人,要是被拐子拐走可能會遇到悲慘的事情。還有幾座扭曲的石頭被雕成跪立的人像豎在涼亭不遠的公廁旁邊,進出的人們總願意向他們吐兩口唾沫或踹上兩腳。

繞過碼頭,沿著一溜官道往外走,路邊是小商小販們在賣吃食,賣茶水,還有一些穿著整齊的短褐的人力車伕和穿著長衫幫閒都坐在茶棚裡等著主顧。

再離汴梁城遠一些的地方,茶棚漸疏,賣吃的小商販幾乎沒有,道路兩邊桃李梨柰,各種樹木橫豎成行,如今正近八月中秋,林子裡三五成群的婦人孩子邊說笑邊摘著樹上的果子。

“爹爹,這樹怎麼這麼奇怪啊?”呂從簡指著路邊一棵柰樹問道,“怎麼要砍傷它再接一塊啊?”

“你大哥不是教過給你了嗎?”呂蒙正笑道,“這是小神農琢磨出的嫁接之法,你從小不就是吃這上面的果子長大的嗎?”

“原來嫁接是這樣子的啊,”呂從簡小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