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河務和訴訟,崔幼伯不再是那個不知人間煙火的崔家玉郎。
他雖沒有親自下過地,但對於時下糧食的畝產量還是非常清楚的。
這年頭,產量最高的作物每畝也不過只有一斛多一些,就算是極好的肥地,產量也達不到兩斛。
而這個什麼土豆,竟然畝產高達三斛。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為大唐尋到了一種產量極高的作物,且這種作物不挑土地,生長週期短(只有三個月),一年可以種兩茬兒,儲存時間長,完全可以作為災年的救濟糧食呀。
並且在試種前,崔幼伯也按照蕭南寫給他的幾樣食譜試吃了下土豆,發現此物既可以作為菜餚,也能作為耐餓的主食,甚至還可以作為藥材直接入藥。
藥材一說,決不是憑空亂說,而是有太醫的官方證明的。
據說此物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等症狀具有療效。
崔幼伯也試了試,發覺食用土豆的時候,確實腸胃比較舒暢。
說了這麼多,最讓崔幼伯心動的是此物不挑土地、食用價值高,如今再加上產量高一項,在小農經濟當道的彼時,絕對是有利民生的寶物呀。
“沒錯,產量最高的畝產高達三斛半,足足有千斤呢。”
崔明伯也很興奮,如此高產量的作物的誕生對於整個大唐意味著什麼,他非常清楚。想必聖人知道了此物,也定會異常高興,如無意外的話,亦會嘉獎其中的功臣。比如首功的崔幼伯,再比如他這個幫忙的副手!
其實,相較於賞賜。崔明伯更看重此物帶來的巨大影響。
或許、或許。他可以藉此物名留青史呢。
“千斤?!”
崔幼伯騰地一聲站了起來,激動的圍著書案走來走去,兩隻手也不停的揉搓著。
踱了一會兒,他猛地頓住身形,扭頭去看崔明伯,“果然有千斤之多?”
崔明伯用力點點頭,他想了想,又補充道:“我親自去田間核查過,報上來的資料真實無誤。另外,我在田間時。曾遇到一位積年老農,他說。這次試種,他們並沒有在熟地裡種植,只是在山間或是瘦田裡試著種了種,若是換做肥田,產量可能會更高!”
更、更高?!
崔幼伯睜大眼睛,定定的看著崔明伯,喉頭緩緩的上下滾動著。
崔明伯迎著崔幼伯的目光。緩緩點頭,“沒錯,極有可能突破畝產四斛。”如此妖孽的產量,足以改寫大唐農耕業的歷史!
“……”崔幼伯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定定的想了好久,沉聲道:“好,你去寫一份條陳,詳細將這件事奏明清楚。”
崔明伯一聽這話,激動的雙眼冒光。“我、我寫?”
崔幼伯點點頭,蕭南的數次來信中,都曾經提及崔明伯的祖母崔李氏一直伴在鄭太夫人(自蕭南得封齊國夫人後,大夫人便榮升太夫人了),在規勸鄭太夫人方面,老人家做得非常好,這才沒讓太夫人和蕭南的矛盾越鬧越大。
為此,崔幼伯很感激老人家,哪怕是看著崔李氏的面子上,他也願意多給崔明伯一些機會。
再加上這個族兄的能力也不差,崔幼伯想過了,他這一任快要到期了,待任滿後他就要回京。在他回京前,必須把帶來的這些人都安排好。
尤其是崔明伯等幾個崔氏族人,他們的能力,崔幼伯已經親眼看過了,他們所欠缺的只是一個舞臺,而他願意給族人們提供這樣一個表現的機會。
“肅純,我、我——”崔明伯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最後所有的感激化作一句話,“你放心,我定會將此事辦得妥妥的。”
說罷,崔明伯就要回去寫條陳。
就在此時,門外傳來澄心的回稟聲:“郎君,‘閃電’來了!”
“把它抱進來吧!”崔幼伯揚聲道。
話音方落,書房的門便被推開了,澄心抱著一直鷂子走了進來。
崔明伯看到那隻名曰‘閃電’的鷂子,眸光閃爍了下,他見過這隻鷂子,每個月總有幾天它會來給崔幼伯送信。至於這隻鷂子的另一邊主人是誰,他卻不得而知。
不過,崔明伯經過觀察,發現,每當閃電送信離開後,崔幼伯便會有一些舉動,而且都是與公事有關。
今日見了這鷂子,崔明伯極乖覺的主動告辭離去。
送走了崔明伯,崔幼伯接過閃電,順手關上房門,然後熟門熟路的從鷂子的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