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個家族娶了皎皎,這個家族都將自動歸入皇后系的序列,這是約定俗成的,就是那個家族原本沒有參與奪嫡的心,只要娶了皎皎,他們不願也要挽起袖子幫李旦爭一爭。
所以,皇后對於未來女婿的人選非常慎重。
為此她每日除了召見一些公主、貴婦,還會有選擇的召一些京中豪門的當家主母進宮,尤其是那種家中有適婚兒子的貴婦,更是皇后關注的重點。
除此之外,皇后還有幾個計劃尚未執行,但長公主等人心裡明白——京城,又要起風了!
新一輪的奪嫡大戰已經悄悄的拉開了序幕。
原本,誰當新太子,與長公主並無關係。
但自從那日她怒摑了韋淑妃,就註定無法選擇站在大皇子一系。
可這並不意味著長公主一定要站在皇后那一邊。
畢竟皇帝的兒子可不止兩個。
似長公主這樣政治素養不低的女人,絕不會感情用事,但凡遇到大事,她會冷靜的觀察,想出最有利於自己和家人的策略。然後再站隊。
誠然,蕭南與皇后的關係極好,單看這層關係,長公主理應選擇皇后母子。
但,如今皇后還沒有開出讓她滿意的條件,就算再‘應當’,長公主也不會輕易下注。
而且她希望女兒也不要涉入太深,奪嫡這種事兒。危險係數實在太高了。
想了想,長公主低聲提醒著:“肅純不在京城,你又是學院,又是家裡的。實在太忙了,有些事,還是不要太過關注。免得因小失大——”
說著,長公主直直看向蕭南的眼底,“記住,你就是什麼都不做,你也是本公主的女兒,是堂堂一品齊國夫人。”不會有人敢欺負你!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長公主真不想女兒捲入皇宮那個是非圈。偏兒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她根本無法左右蕭南,只能在一邊隨時提醒。
蕭南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明白過來,雙眼回視母親,輕聲道:“阿孃。兒明白。”
她也是做母親的人,自然懂得母親對孩子的那種純粹的關愛,她知道長公主這麼說,都是為了她好。
可正是因為自己也做了母親,她就越想多做些準備,待兒女長大了,能給他們一個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