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韋淑妃那個嬌弱的樣子,她能從自己身上放出這麼多血來?
不敢想象,蕭南實在不敢想象。
長公主哪裡聽不出女兒的言下之意,她橫了蕭南一眼,拿起溼帕子擦了擦手和嘴,這才慢條斯理的說:“大皇子領著聖人去看韋淑妃的時候,她正拿著匕首割手指,而一旁的硯臺裡則殘存著不少已乾的血跡……”
言下之意,那九百多篇孝經是不是都是韋淑妃的血寫成的,這一點誰都不敢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韋淑妃寫的那一篇確實是自己的鮮血寫成。
蕭南明白長公主的暗示,饒是如此,她也忍不住咂摸咂摸嘴兒,佩服的嘆道:“她還真捨得!”
長公主卻冷冷一笑,道:“她為何捨不得,不過是弄傷了幾個手指、流了點兒血,就把聖人感動得一塌糊塗,連聲贊她純孝,當場便將守在寢殿門口的兩個內侍撤掉了。”
換句話說,韋淑妃用幾根手指、一小碗兒鮮血,換來了她的自由,以及在聖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值,這筆買賣做得太值了!
長公主一想起聖人那‘感動’的樣子,她就不自覺的面露嘲諷,哼,早就知道韋淑妃不會甘於平靜,只是沒想到她的動作還挺快的。
不過,長公主轉念又一想,最近宮裡宮外很不平靜,韋淑妃急著出來,倒也正常。
其實不止她,就是皇后也有所動作,頻頻召幾位長公主進宮‘閒聊’,尤其是長樂長公主,更是皇后每次必請的貴客。
每次宣召,皇后聊著聊著就會談到先帝、皇太后身上,一邊回想著兩位老人的仁慈與寬厚,一邊拿帕子抹淚,言語間對兩位長輩甚是尊敬和懷念。
幾位長公主也被感動的連連點頭,眼角溼潤,看向皇后的眼光也頗為和善。
但幾位都不是傻子,一次兩次的‘感動’還成,次次都這般,就有些值得玩味兒了。
果然,就在長公主們起了疑心的時候,皇后再一次宣召諸位進宮,這次,她沒有再談及先帝和皇太后,而是說起了當年太子未登基時的一些瑣事。
這個話題就有些敏感了,因為皇后說著說著就說到了她的三皇子,雖沒有明著點出來,但長公主們都是在宮廷長大、後又嫁入世家豪門,宮鬥、宅鬥了一輩子,心眼不是一般的活泛。
當時,長樂長公主立刻明白過來,皇后的親生兒子馬上要三歲了,可以啟蒙了。且看小皇子健壯的樣子,只要不出什麼意外,應該不會夭折。
皇帝嫡子既已長大,那麼‘立太子’之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偏皇帝隨著帝位的穩固,心思也變了許多,並沒有再提及立李旦為太子的事兒。
不止如此,皇帝與皇后的感情原就不深,如今皇帝坐擁後宮佳麗,又有韋淑妃和宮外的狐狸精分寵,輪到皇后那兒就沒什麼了。
皇后甚至十天半個月都看不到皇帝。
夫妻感情漸淡,皇帝又隻字不提立太子的話,皇后如何不心焦?!
大皇子年紀越來越大,再過兩年就可以議親了,皇帝若再給他尋門得力的親家,再給他個極好的地方做藩地,任由他仗著皇長子的身份拉攏朝臣、培養親信……到那時,小皇子的處境愈加艱難。
同是嫡子,小皇子卻比不上他爹,聖人是嫡出長子,又早早的被立為太子,結果還險些被幾個兄弟搶了皇位,換成小皇子,他的道路豈不是更難走?
所以,在那些人活動的時候,皇后也動了……
ps:今天第一更,某薩沒有失言哦,嘿嘿,親們是不是鼓勵一下,某隻臉皮厚的作者捂嘴偷笑ing
☆、第335章 我登場
不過,相較於某些人的鬼祟伎倆,皇后的法子就正大光明許多。
首先,她請父兄四處聯絡,拉攏朝臣,煽動大家上書奏請皇帝冊立太子。
與此同時,皇后也時常召見皇家貴女和宗室貴婦們,名曰閒聊,且頻頻釋放善意,但她的真正目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另外,皇后還積極的為皎皎尋找婆家。
今年皎皎已經十五歲了,正是議親的年紀,且小公主性格討喜、行事大方,極受先帝和當今的寵愛。皇帝也曾不止一次的跟皇后商量,要給皎皎尋個最好的駙馬。
女兒能有個好歸宿,自是皇后最大的期望。當然,若是能給自己這一邊拉攏一個有根基、有權勢的得力盟友,那就更好了。
還是那句話,世上除了血脈至親,只有姻親關係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