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太簡單了,那位袁刺史是他的人,細究起來,兩人還是遠房親戚,魏王妃的妹妹便嫁給了袁氏。
另外,負責考校袁刺史的吏部員外郎姓閆,有個弟弟叫閻三郎,有個姐姐叫閆婉,當然,你也可以稱呼閆婉為魏王妃。
崔幼伯特意找出袁刺史的案子來發難,擺明就是衝著魏王來的,你沒見太子臉上激憤難平,眼中卻漾滿笑意嘛。
要知道這貨剛才還一臉焦急,唯恐韋季和崔幼伯被皇帝罰處呢,結果,前後不過半柱香,形勢逆轉,看熱鬧的被拉上了舞臺,而被迫登上舞臺的那個則得意洋洋的去貴賓席看戲了。
太子怎能不高興,他一面板著臉跟皇帝一起憤怒,一面在心裡歡呼:肅純,幹得漂亮!
自魏王回京後,太子就一直過得有些壓抑,說話行事的時候也分外小心,唯恐被魏王系的人抓了把柄。
反觀魏王呢,則步步緊逼,不但在朝政上頻頻插手,不斷推薦自己的僚屬入仕。
偏聖人喜歡魏王,愛屋及烏,也很欣賞他薦來的人,很大方的給了官職。
一來二去的,魏王回來還不足一個月,就已經成功安插了三四個親信入了大理寺、金吾衛等重要衙門。
取得如此成績,魏王還不滿足,他的目標有兩個:第一,安插自己的親信,經營自己的人脈;第二,則是打擊太子系人馬,最好能幹翻幾個太子的心腹重臣。
這兩個目標是同時進行的,不過,為了謹慎起見,魏王打擊太子系人馬的時候,並沒有直接上御史,而是悄悄的命人蒐羅這些人的把柄,合適的時候予以狠擊,然後各個擊破。
第一個被瞄準的是崔幼伯,沒辦法,誰讓這廝最近如此活躍呢,再加上魏王身邊有個超熟悉崔幼伯的李敬做軍師,不拿他開刀真是太浪費資源了。
魏王的人雖是悄悄進行,但水過必留痕,太子還是察覺到了,不過,那時他也只是懷疑,直到今日吳御史上了彈章,太子才確定,他的好四弟果然動手了!
靠,還一下子抽中東宮的兩名干將,甚至還企圖牽上太子,太子心中的小人兒已經跳腳怒罵了。
不過,崔幼伯真心給力,當場把吳御史抽了回去,緊接著反手又是一劍,直刺魏王的妻弟和心腹干將,且刺得穩、準、狠!
在場的百官也都暗自思忖,這個崔家郎君,果然不簡單。
然而,崔幼伯接了下來要做的事兒,則讓大家深刻明白到,崔家郎君不止不簡單,而且極兇殘,心狠手辣的絕不留後患!
PS:看到那麼多大神,某薩很興奮,心裡更是無比感激支援某薩的親們,如果沒有大家的支援,某薩何德何能可以來參加沙龍?所以,某薩再一次感謝所有支援的親們,謝謝!
☆、第191章 一戰成名(一)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今日之事雖沒有這麼嚴重,但皇帝是真的生氣了,下頭的群臣隔著十幾步遠都能感覺到皇帝從骨子裡滲出來的怒意。
大家都很知趣,被親點的三位‘專案小組’成員自是不必說,如今已經在心中打好腹稿,決定下朝後就開始實施。
而其它官員則努力反省,看看自己以及好基友們可有什麼違法亂紀之事,如果有,回去後趕緊抹平,切莫被政敵抓住了把柄——沒辦法,現在可是大考呀,升官容易、降職也不含糊。
是以,皇帝宣佈‘散朝’後,百官魚貫而出,步行速度極快,與往日那種輕踱方步、遇到熟人還寒暄幾句的悠閒狀態不同,今天的大家就像春運去趕火車、飛機的乘客,快就一個字呀。
但,也有例外。
比如崔幼伯童鞋,以及與崔幼伯同行的韋季。
“肅純,今日之事,多虧你了!”
韋季雙手抱拳,輕輕做了個揖,滿是感慨的說道。心中的小人則兩眼小星星的看著崔幼伯,不服不行呀,看看人家肅純,大殿之上,神態自若,該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擠兌就怎麼擠兌。
吳御史偶有言語不當,崔幼伯便能死掐著不放,硬是逼得吳御史當場道歉。
隨後,更是弄出一個驚天大案,成功奪去了眾人對耿子西一案的關注,同時還狠狠的打擊了下他們的集體敵人——魏王一黨。
崔幼伯笑得和緩溫文,他輕聲道:“韋京兆太客氣了,這事原就是衝著我來的,卻險些連累了京兆,我心有愧疚,正想邀京兆去我家吃杯水酒。只是不知京兆可還得閒?”
韋季眼底一亮,連連點頭,“早就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