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此刻,太子想給崔幼伯升個官兒,他雖能做主,但必須到太極宮走個程式。
崔幼伯也明白這一點·他忙說道:“殿下謬讚,印刷一術能成並不是臣一人之功。除了工匠,最初提出此法的乃是臣妻蕭氏·令微臣岳父蕭駙馬也幫了許多忙,實驗印刷術所需的工坊亦是屬於蕭氏。”
太子微微一笑,讚許的點頭:“崔學士的意思,孤明白,放心吧,孤定不會忘了有功之臣。”
得到太子的許諾,崔幼伯心中大定,歡歡喜喜的告辭離去。
李榮從一側的裡間走出來,在裡面,他將崔幼伯的話聽得清清楚楚·一出來,便躬身向太子道賀。
太子開懷大笑,一邊笑著一邊招呼李榮坐下。
他方才讓李榮到裡間,表面上是迴避,實際上是表明自己不把李榮當外人看。所謂裡間,不過是用屏風隔出來的空間·外頭說什麼話,裡面聽得一清二楚。
而李榮的表現,也讓太子很滿意,他出來就道賀,顯然是告訴太子,他已經聽到了崔幼伯的話,也明白了太子的心意。
兩人繼續閒聊,太子時不時的問李榮在外地的見聞,李榮長得酷酷的,但口才極好,將南北東西各道的風土人情娓娓道來,直說得極少離京的太子好不羨慕。
就在兩人越說越投機的當兒,李榮忽然面露為難,張了張嘴又閉
太子什麼人呀,這麼明顯的暗示動作他都看不出來,他也甭在後宮混了。
微微一笑,太子道:“大郎可是有什麼為難之事?此處左右沒有外人,大郎不妨直說!”
李榮長嘆口氣,猶豫的說道:“這幾天臣一直猶豫,此事該不該回稟殿下。今日殿下待臣如此親厚,臣是不忍心瞞著殿下。”
太子聽李榮說得鄭重,不免收起笑容,沉聲問道:“何事?但說無妨!”
李榮看了看四周,目光落在屋內幾個內侍身上。
太子會意,伸手揮了揮,示意眾內侍退下。
不一會兒,偌大的偏殿裡只剩下太子與李榮兩人。
李榮湊近太子,低聲道:“不知太子可否聽說安同郡主的事兒?”
太子一怔,隨即驚詫道:“難道竟是這個不孝女惹出了什麼禍事?”
李榮欲言又止,在太子的反覆催促下,他將坊間關於安同郡主的諸多不堪流言一一告訴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