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欥再次詢問他的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表示了反對:“臣以為,有李氏和陰氏這樣的前車之鑑在前,就應當改變方法,不可守舊。”
眾臣即刻噤聲。就算他們心裡不贊同,也不得不噤聲。因為,若是他們跳出來反駁,豈不是正說明了他們的心思就和廣結朋黨的李氏及陰氏有類似之處嗎?
“那魏太傅的意思是……”有大臣斗膽問了一句。
“趕著時間,補一次秋試。”魏群玉道,根本無視其他人此即彼伏的吸氣聲,“在全大盛範圍裡徵集青年才俊,為國效力!”
這下子,根本沒人能反駁他,心裡剛冒出來的小九九隻得迅速退散——確實,任人唯賢,這才是公正!
“魏太傅所言甚是,臣附議。”第一個表示贊同的是鄭珣毓。他贊成是肯定的,因為他早就煩死那些有事沒事往他家跟前湊的關係戶了;若是用一場公開的考試排好序,那他任命官員來不是簡單得多?
“臣同樣附議。”
“臣也附議。”
不一會兒,幾乎所有清流都表了態。而元光耀和顧東隅這兩個本身就靠科考脫穎而出的大臣,更是再贊同不過:“十年寒窗苦,在國家棟梁的選拔裡卻一定會輸給有家室的紈絝,這確實不利於大盛的未來!”
蕭欥全都聽了。等這一撥人話都說完,他又再等了一會兒。確定沒有大臣想要繼續後,他才開口道:“眾位愛卿所言,甚是為大盛著想,如此再好不過。這加一場秋試之法,確是最好的。周愛卿,你以為呢?”
負責科考的禮部尚書周雅靖急忙出列。皇帝都說好了,他可能說不好嗎?更何況,他也確實挑不出毛病?“陛下為天下著想、殫精竭慮,臣一定盡力而為,好為陛下分憂。”
這麼識相,蕭欥很是滿意。“那就這麼定了。此次秋試在正科之外,又恰逢皇后有喜,便命名為恩科罷!”
推恩天下,是為恩科!
眾臣心裡都有些震驚。但最讓他們驚訝的不是恩科,而是皇帝一定要用皇后有喜的由頭來加這個恩科……這麼說起來,難道皇后之前已經和皇帝說過了恩科這個方法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暫時沒人能確定。但他們至少能確定一點,就是蕭欥的態度擺明了是要讓天下士子都感謝皇后——
這是何等驚人的榮寵啊!
☆、146第 146 章
秦王、江王以及他們背後的陰氏倒臺,在朝野之中自然造成了極大的震動。可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他們才不管上頭有幾個親王,更重要的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所以很顯然,相比於對秦王殘黨的清查,他們更關心恩科——
“老夫活了這麼大歲數,頭一回聽說恩科!”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丈感慨地道。
“瞧您這話說的……難道您家孫子不正在書院讀著嗎?”旁人故意取笑他。
老頭立時吹鬍子瞪眼起來。“老夫只是說這事兒頭一回聽說,又沒說不好!”
一聽這話題,邊上有個商販模樣的也加入了進來。“可不?那是大大的好啊!本來正科三年一次,每次只有幾十個人能上榜,那也太難了!”
“誰說不是呢?這次情況特殊,又加恩科……能趕上的可一定得參加,沒有比這次更好的機會了!”
茶館裡頓時一片附和之聲。
大盛朝的公務員待遇非常好,一般小老百姓都趨之若鶩;更別提這次恩科的錄取率顯然要比往常的正科高不少,確實是能參加就不要錯過。以及,若是皇帝以後打算在官員委任上逐漸用科舉來代替推舉的話,那就更好了!
“還不是聖人隆恩?”忽而有人說了這麼一句,立時贏得了眾人的贊同。“雖說我大字不識一個,但就算隔壁家孩子中了,這鄉里鄉親的,說出去我也臉上有光啊!”
“就是!這種好事,以前想都不要想!”又有人道,“不過我還聽說,恩科好像是皇后娘娘的主意?”
“不管是誰,咱們都落了好處啊!”老丈說出了眾人的心聲。“不管老夫的孫子能不能高中,老夫都要去廟裡給陛下和娘娘祈福,讓上蒼保佑他們壽與天齊!”能讓他們過得更好的皇帝,當然是活得越久越好了!
毫無疑問,如果大盛有民意調查這種東西的話,現在蕭欥的民意支援率一定創下了歷史新高,妥妥地坐穩了皇帝之位。
處江湖之遠的平民沒什麼異議,再來說居廟堂之高官員的反應。
蕭欥剛登基就頒佈的三個命令,包括大赦天下、修建宮殿以及立後,此時徹底完成的也就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