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每次做粥做菜的時候少放點,因為做的精細,儘管肉少,吃起來也很香。
還有二斤肉,根本不夠過年吃的,並且還有正月十五元宵節,因此西遠想著去野地裡逮野雞,不過冬天的野地可不好走,雪太深,寸步難行,走不了多遠就累得一身汗,而且離村子近的地方村裡人常去,野雞基本上不會過這邊來,要逮就得去稍微遠一點的地方。
又過了一天,早晨一起來推開屋門,太陽光映在雪地上直晃眼睛。天放晴了,西遠就決定去實行逮野雞計劃。
聽了西遠的打算,爺爺就叫西明文也和西遠一起去,西遠雖說過了年也十一歲了,可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好,長得又瘦又小,爺爺心疼大孫子,但知道西遠的心思,也不好攔著,就叫兒子一起跟著去。
西遠和父親一起,拿了繩子和木棒,走出了有六七里,才從大路轉向野地,越走越難走,也沒見著野雞,西遠累得腦門都見了汗,有心退縮,想起西韋和衛成就又堅持了下來。
爺倆走了有兩個時辰,終於在一處灌木叢處聽到了野雞“咕咕”的叫聲,兩個人躡足潛蹤,慢慢地靠近,當離野雞三五步遠時,野雞就撲稜稜飛起來,落到十米開外,把頭藏進雪堆裡,真是顧頭不顧腚啊!這野雞真是傻得可愛,它頭鑽進雪堆裡,以為它看不見你,你也看不見它,可笑吧?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顧頭不顧腚。
西遠平時運動少,手腳行動慢,看到野雞咯咯噠叫著四處跑,隨著父親在後面追,追到地方,和父親像拔蘿蔔似的把野雞整了出來,然後用繩子把腿綁上,這下一共抓住了三隻,其他的都跑沒影了。
西遠和父親又碼著野雞的腳印,在野雞比較常出沒的地方下了十幾個套,也不知道能不能套著,過幾天再來瞧吧。西遠覺得自己再也沒力氣了,於是和父親打道回府。
遠遠地,西遠就看見西韋和衛成在村口等著他們,急忙跑過去,“你倆咋出來了?這天多冷啊,哥不是不讓出來嗎?”西遠摸摸兩人凍得通紅的小臉。
衛成穿著西遠娘新給做的衣服,頭上戴著奶奶給做的棉帽子。奶奶做的時候,西遠興致所及,在帽子上用絨線縫了一朵紅絨球,衛成走起路來帽子上紅絨球一顛一顛的。西韋看著也喜歡,央著哥哥給他的帽子上也弄了一個,所以兩個小紅絨球對著顛,看著特喜慶。
“爹,爹,給我看看,我拿著。”西韋看到野雞,什麼都顧不上了,跑過去非要自己拎著。三隻野雞有十幾斤,又是活的,他一個小孩子根本拿不了,西明文就貓著腰幫他一起拎著。
“喲,這是打野雞去了?”路上碰到村民,大家都過來看稀罕。
“對啊,給我家成子和小韋打的。整整走了一小天,這野雞也不好攆。”西遠可不想辛辛苦苦弄來的東西被那些人垂涎,先把別人張口蹭吃的想法給堵回去。
“哎,成子這孩子到你家可是享福了,看你西遠哥對你多好,還給你逮野雞吃。”旁邊的村民附和著。
“那是啊,我家成子也好著哪。”西遠抱著衛成,把他又往上顛了顛。衛成一隻手摟著西遠的脖子,雙眼裡透著笑意,如春天原野裡金黃色蒲公英花一樣閃亮。
“娘,你說小遠這孩子,可真是敗家,花了五兩銀子給不相干的人。你和爹兩個也不說說大哥大嫂,哪有這麼慣著孩子的。”還沒進院門,西遠就聽到了一個讓人討厭的聲音。
這是西遠的三嬸。西明文兄弟三個,他是老大,老二叫西明武,成親後搬去了岳父家所在的村子,和大舅哥一起做豆腐賣。老三也是最小的叫西明全,卻是在本村生活。
不過兩家關係並不好,平時很少來大哥家,連今年的中秋節都沒過來給老人送點節禮。
主要是西明全這個人比較豪橫,總覺得老人偏心大哥,疑心老兩口把私房錢給了老大一家,尤其老二西明武搬走後,家裡的五畝田本來想租給大哥家種,這樣也算是對爹孃盡了一份心,老三兩口子不幹,和老人大鬧了一場,又找茬和西明文打了一架,最後還是西明文兩口子退了一步,把地讓給了他們,不過兩家從這以後來往的就更少了。
西遠因為衛成花了五兩銀子的事村裡都知道了,西明全兩口子也聽說了,就覺得老大家不可能有這些錢,就他大哥大嫂那老實人,怎麼有本事賺那些銀子,一定是老人把攢的體己錢拿出來了。
兩口子怎麼合計怎麼不平衡,雖然爹孃是和老大過,可是爹孃的錢就應該也有他們一份,憑什麼都給老大家花。兩個人這幾天經常來老大家附近轉轉,看今天大哥不在,大嫂有事去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