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他瘦瘦的身形,不僅有些心酸。
“去了學裡,一定要保重好身子,該吃的吃,別捨不得花錢。”
“知道了,奶。”
二妞則是裝了好幾個饅頭,拿過來交給他,說道:“這裡這幾個饅頭,拿著路上餓了吃。”
一般而言,家裡很少做這麼多白麵饅頭,但由於今天是個例外,又加上心疼孫子,李氏沒有唸叨,反而很贊二妞想得周到。
“二妞說得不錯,吳家的牛借出去了,又沒有牛車可坐,到縣城要走兩個多時辰嘞,還背這麼多東西,可是要累著人了。”
顧長光接過饅頭,就背起了裝滿東西的背篼,催促道:“時辰不早了,還得早些走,不然晌午前都趕不到縣城。”
“急什麼,路上累了就多休息,實在不行下午到,明天一早去拜先生也是一樣的,別累著我的乖孫。”聽著催促,李氏不留情面的對著二兒子說教。
在一家人的關注中,顧雲浩揹著書箱,顧長光揹著背篼,父子兩個往縣城方向去了。
青坪村在臨川縣城的西邊,不算遠,但也並不很近,來回有兩個時辰的路程。
在平時農閒的時候,倒是也會有往來的牛車,但總的來說,牛車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除非是有緊急的事情,或是行禮太多,尋常大家都還是選擇走路,畢竟也能省幾文錢。
顧長光心疼兒子,又想著早些到城裡拜訪梁秀才,原本準備坐牛車的,但不湊巧的是趕牛車的吳家這些天都不做生意,父子倆也只能走路了。
父子倆一路走走停停,到縣城的時候已經過了午時。
匆匆找了個麵攤吃了碗麵,整理了一番,就問著往梁秀才的私塾去了。
梁秀才的私塾在臨川城的東部,因著這裡住了許多讀書人,除了梁秀才外,還有另外幾個私塾,所以書肆、文寶鋪子、茶樓等開了許多,稱得上是臨川縣城裡的繁華地段。
“到了。”
走到一個青瓦白牆的院子前面,父子兩人止住了腳步。
這院子遠離正街,很有幾分鬧中取靜的意思。
“爹,你先歇一會。”
言畢,顧雲浩就上前叩門。
沒過一會,就見一個門子出來,顧雲浩說清來意之後,那門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道了聲“先等著”,就自進去通報。
隔了一會,那門子復又出來,引了兩人進去。
這宅子佔地頗廣,修的也很氣派,院子裡種了些花草,一路到了前廳,門子只讓顧雲浩兩人先坐。
顧長光哪裡見過這個陣仗,當下心裡就開始打鼓,欲問那門子幾句,又不知道怎麼開口。
就在這時,一個年紀稍大一點的僕人出來,他先是端了兩杯茶給父子倆,而後就笑著對顧雲浩道:“想必這位小公子就是來拜師的吧?請且先到那邊。”
言罷,那老僕人就引著顧雲浩到了一旁的書案上,給了顧雲浩紙墨,便讓他寫下自己的姓名、籍貫、開蒙年齡以及學業情況。
顧雲浩一一寫下之後,老僕人就拿著那張紙出去。
又過了將近半個時辰,那老僕人一臉笑意地出來,請了顧雲浩進去。
及至一處院落,很是清雅古樸,院中不僅幾排竹子,還有一株梅花,修整的很有幾分風骨。
顧雲浩暗暗猜測這應該就是梁秀才的院子了。
果然那右側的廂房裡傳來一個聲音道:“人到了就進來吧。”
僕人把顧雲浩引至門口,就只示意顧雲浩自己進屋。
抬腳進了屋子,只見一個看著五十來歲的老者正拿著他剛寫得那張紙在看。
這人一身長衫,鬚髮花白,方正的臉上帶著幾分嚴肅之色。
“見過夫子。”顧雲浩上前行禮道。
梁秀才微微頷首,捋了捋鬍鬚,開始問道:“你的根基不錯,只是這般年紀就讀完了《幼學瓊林》、《聲律啟蒙》跟《千家詩》,學的過快,可曾全部讀透了?”
“不敢隱瞞夫子,學生雖然已經能背下來,但許多地方還有不通之處,望今後夫子能為學生解惑。”顧雲浩正色道。
“四書之中,你言已經背過了《大學》,可讀過《大學章句》?”
“回夫子,未曾。”
聞言,梁秀才眉頭一緊,但見著顧雲浩的裝束,也知道他家裡條件有限,便不多說,又問了幾個關於《千字文》和《幼學瓊林》的內容。
顧雲浩自然是一一回答了。
梁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