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十月末怎麼也能趕到了罷。”說著,她以眼角餘光瞥了瞥邵太妃:“只是可惜,祐杬今年剛就藩,也不好叫他立時便回京。不然,咱們一家子人就齊全了。”
邵太妃聽了,臉一陣青一陣白,垂下首不語。她如今遭了周太皇太后厭惡,周太皇太后甚至曾明言不想見著她。可身為晚輩,哪有長輩不喜便不來晨昏定省的道理?即便明知每日定時定點地來到仁壽宮問安,也沒有人會給她好臉色,她亦只能厚著臉皮過來,規規矩矩地坐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裡。
說到朱祐杬就藩一事的時候,邵太妃比任何人都覺得委屈,也比任何人都不敢多言。她也並不是不想念兒子,更不是不想見到兒孫,可那不是沒有法子麼?說不得等到多少年之後,所有一切都徹底成為過去,皇帝不再是這個皇帝,祐杬便能像崇王一樣安安生生地回京瞧瞧呢?先帝在世的時候,崇王哪敢流露出回京的心思?這不是一樣的道理麼?
當然,沒有人會關心邵太妃在想些甚麼。周太皇太后連理都不理會她,點頭道:“明年倒是可讓祐杬帶著媳婦孩子回來,也好教咱們瞧瞧孩子生得如何。說來,皇帝,這回少說也有十幾二十名宗室入京,你打算如何安排?諸王館裡已經住了祐棆,怕是怎麼擠也不可能擠得下罷。”
“諸王館收拾出來後,頂多也只能安排三四名藩王住下。”朱祐樘道,“孫兒想著,祐檳那兒也有現成的府邸,也能接應三四位藩王。再有些其他宗室,居住的規格沒有必要太高,孫兒便請重慶姑母和嘉善姑母借出兩座別院,略看顧些就是了。”
“你六叔呢?打算讓他住在何處?”周太皇太后最關心的,自然是自己的幼子。
“便住在祐檳府上罷。孫兒到時候讓祐檳出京迎他,給他接風洗塵。咱們都是自家人,不必太過拘泥於規矩。”朱祐樘委婉地說出了給朱祐檳安排的差使。因宗室都是自家族人,周太皇太后沒聽出有甚麼不對勁,反倒是贊同道:“不錯,要是讓宗人府或者禮部的官員去迎,一套一套的禮儀反而更折騰。”
唯有極為敏感的少數人聽出了“親戚走動”與“差使”之間的細微之處。王太后瞥了瞥張清皎,似是在詢問究竟。張清皎朝著她微微頷首,示意確實如她所想。張太妃雙眸微亮,眼中的驚喜幾乎要溢位來。相形之下,邵太妃則捏著手中的帕子,垂著首不知在想些甚麼。
朱祐棆等兄弟幾個當天便知道朱祐檳新領了差事,每人的反應截然不同。與歡呼雀躍著說以後也要領差使替皇兄辦事的朱祐梈等人相比,朱祐棆顯得格外沉默。他獨自一人立在角落裡,望著四處歡騰的弟弟們,自嘲一笑。
留在京裡的,或許短時間內會很風光,覺得自己的生活與尋常藩王完全不同,深受皇兄的器重。可是,時日一長,焉知所有人的想法還會同如今一樣單純?焉知朝臣不會反對?焉知皇兄不會後悔?焉知他們不會後悔?
是的,他選擇了就藩,便註定了與他們走的是不同的路,也註定了他們早已分道揚鑣。他不後悔……他不能後悔……他也不想後悔。
************
數日後,朱祐檳領著兩名宗人府官員,來到京郊驛站附近迎接崇王。崇王雖是一路舟車勞頓,但看起來很有精神,身上的常服與發冠一絲不亂。即使是下一刻便要去面聖,亦是完全符合禮儀。
“侄兒祐檳,見過六叔。”朱祐檳向他行禮道。
“祐檳,行四罷?”崇王微微一笑,將他扶起來,“當年我就藩的時候,你還未出生呢。”事實上,他就藩的時候,連當時已經四歲的當今皇帝陛下也從未見過。畢竟那時候朱祐樘還被藏在安樂堂裡,連先帝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更不必提其他人了。
“侄兒有幸被皇兄派來迎接六叔,亦是有幸頭一個見到了六叔。”朱祐檳笑道,“回頭指不定大家該有多羨慕侄兒呢。”說著,他便將崇王往自己的府邸裡引去:“六叔應當知道了罷?這幾個月便暫且歇在侄兒府中,由侄兒做東照應。”
聽他說起自己的府上,崇王的神色略有幾分複雜之意。誰不知道,藩王在京城都沒有王府,唯有在封地的王府才能算“自己府上”?這四侄兒許是太過年輕了,竟然口口聲聲都說是自己家中,難道真分辨不出兩者之間的區別麼?
便聽朱祐檳又道:“侄兒所居之處比不得諸王館那般形制規全,但別的不說,至少比諸王館離宮裡更近些,去見祖母的時候也便宜些。”聽他提起周太皇太后,崇王的眼眶不由得有些發紅:“母后身子骨如何?”
“祖母還硬朗得很呢,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