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后早就在給自家女兒相看物件了,今日就是找兩個兒女來看看她選的哪個比較適合。
武皇后挑的三個人裡一個是長寧長公主的嫡次子楊洄,一個是正二品光祿大夫周慶嫡長子周元傑,最後一個是張九齡的侄子張珏。
這三個人每個都有自己的優勢,楊洄是長公主之子,生來就屬於統治階級,出身高人一等,在貴公子圈裡很吃得開,長得是三人中最俊美的;周元傑出身書香世家,今年剛下場考取功名,已經是個探花了,走的是文臣路線,前途大大的有;最後一個張珏可能是三人中優勢最不能明顯的,可是他和張九齡有親,把咸宜嫁給他有助於拉攏張九齡,對李清很有幫助。
武皇后把這三人的優點一一列了出來,然後問李清和咸宜公主的意見。咸宜公主自然是一句:“但憑母后做主!”羞紅了臉,李清卻認真思索起了這三人的為人。
作者有話要說: !!~~
☆、誰是未來姐夫
咸宜公主甘願當個透明人,於是屋裡就只有武皇后和李清開始討論咸宜的婚事。
依武皇后的意思,她最中意楊洄。因為楊姓是繼李姓和武姓後最大的姓氏,而且這個楊洄又在圈子裡吃得開,從身份上來講他與咸宜最相配,咸宜嫁過去至少不用擔心如何維持生活。
可是李清卻不這麼認為。李清雖然不太清楚楊洄歷史上做的事,可是就平時的觀察來看,楊洄妥妥的是個牆頭草,兩邊倒。幾年前這人還是□□呢,現在卻圍在他身邊打轉,這樣的人收作下手尚且不放心,又如何讓李清安心把姐姐交給他?
如果李清知道歷史上楊洄確實幫助當時的武惠妃扳倒了太子李鴻,可是在武惠妃死後立刻轉變立場不搭理失寵的李帽。估計李清現在就會把這個人劃入黑名單。。。。
可是要讓姐姐為自己犧牲嫁給張珏,以拉攏張九齡,這是李清更忍受不了的。
若是張珏這個人自己也有本事那李清還可以考慮看看,可是這丫的就是一個普通書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與學習一道也沒什麼前途,連個進士說不定都考不到。人長得也就那樣,李清還記得上次小軍子在說到張家的事的時候,還提了一嘴說這個張珏最愛貪小便宜。要姐姐嫁給他那真是太跌份了!
思來想去,只能先觀察一下武皇后挑的最後一個人選——周元傑,若是這個人還不能讓李清滿意,那隻能重新挑選了。
對於兒子不認同自己的眼光,武皇后心裡多少還是會有點不舒服,畢竟她會挑這三個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都是為了幫助李清在前朝站穩腳跟。當然也不是說她沒有考慮過咸宜以後的幸福,但是能在保證女兒日後生活的基礎上給兒子帶來助力,這樣兩全其美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可是武皇后忽略了李清並不想用姐姐的婚姻替自己謀利的那顆心。李清心裡清楚即使這個時代對女子的束縛已經大大降低了,可是一個真心疼愛她們的丈夫依然很重要。這些年來,李清自問時時都在忙自己的發展,難免忽略了自己這個親姐姐。所以在咸宜的婚事上,李清是盡了十二分的心在張羅,就是想要給咸宜找個靠得住的男人。
不過李清也沒武皇后心裡想的那麼矯情,不願意藉助自己未來姐夫的幫助什麼的,簡直太聖母了!但是所有事的前提,還是得要姐姐咸宜能夠幸福。
再說了,不說咸宜真嫁給楊洄或者張珏能不能拉攏到長寧長公主和張九齡,就是真的拉攏到了,李清也不覺得這兩股勢力對自己有多大的幫助。
長寧長公主雖然是“長公主”,但是在宗室裡聲譽一直不高,她母親可是意圖謀殺親夫,改朝換代的韋皇后,也因此玄宗登基後雖然沒有過多為難這位堂姐,可是也沒有優待她。
這個長公主背後的韋氏也早已敗落了,真要說政治能量的話,估計還沒有光祿大夫周慶能量大。
還有那個張九齡,李清雖然也認同他的一部分改革觀點,可是這個人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自視甚高。要不是因緣際會,他絕對沒機會做到中書侍郎這個位子。
而且武皇后會看重他也不過是因為張九齡有機會坐上宰相位子。可是現在玄宗明顯不待見他,他能坐上那個位子的機率真是不高。
當然,李清不考慮這兩個人還有最後一個原因。雖然滿朝上下都明白武皇后不見得會放棄赤手可得的太子之位,可是明白歸明白,只要自己一日沒明說,就沒人可以對自己有異議。但如果自己藉著咸宜的婚事和楊、張兩家搭上關係,恐怕就會引起很多人的警惕,真有心去要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