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的缸裡,馬上蓋上蓋子密封起來等它冷卻以後,就是能夠用在冬天取暖的木炭了。
製作木炭也是要把握時機的,燒的太過就化成灰了,沒有燒透,冬天取暖時就會有濃煙。李玉兒製作木炭的積極性很高,這畢竟是過冬的必須品。
李玉兒在燒火制炭之餘,也會在旁邊看她娘炒菜。張氏炒菜沒有李玉兒前世記憶中的大廚的味道好,但在這缺油少鹽的條件下確實炒的不錯。
張氏雖然討厭李玉兒,但在做飯炒菜這件事兒上還是沒有藏私的,她也想李玉兒馬上就學會做飯,以後做飯的任務理所當然的就可以交給李玉兒了。
“先把飯煮的要熟了,再把剁碎的野菜加進去,知道了嗎?”張氏不耐煩的給李玉兒說了一遍。
“知道了。”李玉兒點頭。
“那以後早上的飯就你來煮。”
就這樣李玉兒就開始負責早飯了。早飯很簡單,就是一個野菜粥,加一分醃菜。
早飯只有李玉兒一個人做,感覺事情就多了起來。她爹要去打短工,自然要吃的早,李玉兒天不亮就起來收拾,刷過洗碗,淘米洗菜都不算什麼,關鍵是她還沒有灶臺高,只能踩在小板凳上做這些事兒。
當飯舀到桌子上,李玉兒不禁感嘆道:吃飯真是個艱難的事!
☆、第6章 抓魚
自從李玉兒學會做飯之後,李家二房的飯就一直是由李玉兒做的,無論是炙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然而李玉兒除了火候掌握的好些外,廚藝並沒有多大增長,因為終年都是那幾樣菜和那幾味調料。
李玉兒一有時間就出門去找野菜,山坡上的,田間的,河邊的,無論是什麼野菜只要能吃,李玉兒都試過,然而缺油少鹽做出來的野菜大多是又苦又澀。
在缺少食物的李家這種又苦又澀的野菜卻必不可少,春天的時候野菜鮮嫩,味道還好一點,到了夏天野菜是又老又苦,別人都不吃了,李玉兒還會去挖,她想試一試把它們曬成乾菜味道怎麼樣。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玉兒家儲存的糧食越來越少,每頓飯中野菜的比例越來越多,經常都是一小把米,加上一大籃子野菜,煮成一鍋粥。
晚上,李玉兒做好飯,燒好熱水等著打短工的父親回來,當天邊的星星已經亮起時,她才看到父親打著火把回來。
李玉兒看著父親踉踉蹌蹌的回了院子,趕忙去給父親舀熱水泡腳。然而,當李玉兒端著熱水進房間時發現他爹已經躺在床上睡著了,眼皮底下一片烏青,他已經很久沒有睡好了。在李財主家做短工,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天黑盡了才能回來,做的又是勞累活兒,是因該休息了。
李玉兒端著水輕輕的出了房門,再把飯菜熱在鍋裡,等著她爹醒了吃。
李家每天只有早上和晚上兩頓飯,李玉兒其實早就餓了,但想起她爹明顯瘦了的身形,李玉兒吃不下飯。繁重的債務壓得李玉兒家有些喘不過氣了,她爹每天辛苦勞動也掙不了多少錢,她娘每天在家納鞋底,希望做些鞋子在趕集的時候賣出去,但這裡的人大多是自給自足,沒有多少人願意買。
面對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李玉兒也沒辦法快速賺錢,但這個家不能這樣下去了,父親勞累過度,又沒有吃好,久了之後身體肯定會垮掉的。自己正值長身體的時候,現在也有些營養不良,必須要給家裡補充葷腥了。
李家一年到頭也只有過年過節能夠沾點葷腥,明顯是滿足不了人體需要的,但李家又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去買肉,也沒有能力進山去打獵。李玉兒唯一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吃魚。
不知道為什麼,整個淺水灣的人都沒有吃魚的習慣。
最開始的時候,李玉兒以為這裡沒有河,也沒有魚蝦,直到李玉兒挖野菜稍微走遠了一點才發現,淺水灣還是有一條小河的。
這條小河春夏的時候河□□,淺水灣的大人是嚴令禁止孩童們在河邊玩耍的,到了秋天河水會漸漸變淺。也是今天,李玉兒到河邊去割水芹菜的時候,才發現了河裡有魚。
現在的河水雖淺,但憑著李玉兒這個身高還是不能下河,只能釣魚。沒有釣鉤,李玉兒把目光放在了家裡的三根針上。
李家只有三根針,都是張氏的寶貝,但李玉兒想:跟改善家裡飲食相比,捨棄一顆針還是值得的。
在飯桌上,李玉兒就提出了要去捉魚的想法。
“河水太深,不能去!況且魚很難吃。”她爹馬上就反駁了她的意見。
原來淺水灣的人不吃魚,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