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了,於是將原本只是用來裝魚符的魚袋正式化,徹底取代魚符,成為社會上有身份的人的身份憑證。
秀才只堪堪脫離平民階層,魚袋上繡青身單紅尾鯉魚圖案,喻之為鯉魚躍龍門。
所以說向南現在是準秀才公了,向劉氏跟阿茶自然十分高興,第二日就燉了菌菇野雞。
陳大人雖然在宮裡蹭過無數皇帝的御膳,什麼人間美味沒嘗過,偏覺得這粗砂鍋小火燉出來的山珍野味很是對胃口,也不客氣的直接泡著豆飯吃了個肚兒溜圓。
當然,陳大人也知道這會兒一般的農戶家正是青黃不介面糧緊巴巴的時候,第二天就直接吩咐自家小廝去鎮上買了好幾袋精細大米麵粉回來,另外還帶了各種調味料。
雖然向家大嫂子手藝不錯,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陳大人覺得要是有了更豐富的調味料,向家大嫂子做出來的飯菜定然更加好吃。
這還沒給陳大人正式的行禮遞茶交拜師禮呢,就收了這麼多好東西,向劉氏私底下問了向南的意思。
向南想了想,這些對於陳大人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若是他們偏要在這上面斤斤計較的推來讓去,怕是要叫陳大人生氣,因此這些就先收著,以後對陳大人更真心對待好好回報就是。
陳大人年過三十都還孑然一身,知曉向南今年九月裡要成親無法跟著他走,陳大人還看著向南一臉惆悵可惜的樣子,說什麼這個世界上成親娶妻生子的男子都是傻蛋,叫向南十分無語。
沒想到自己在這個時空的師傅竟然還是個提前幾百年搞了回時髦的不婚主義者,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陳大人既然這般對他好,向南打心眼裡決定以後將陳大人當做一輩子的父親一般好好對待。
哪怕以後變老之後陳大人更嘮叨更不靠譜,向南也絕對不會嫌棄他。
之所以沒有當即準備拜師禮卻是因為一應事務沒有準備妥當,向劉氏在之後的相處裡也知道了陳大人做學問十分厲害,對於自己兒子能拜到這樣一位師傅還是很高興的,第二日就跑去杏花村拜託劉媒婆掐算了兩天以後拜師叩首的好日子。
劉媒婆不僅會牽線搭橋,還會掐算日子。
中間有兩天的時間,倒是剛剛好能去縣城裡採買所需物品,另外向南也在前一天親自去請了苗大人跟趙順過來觀禮。
雖然簡陋,可在場都是交好之人,齊聚一堂也是一派喜氣。
倒是巧了,這一日苗大人過來,恰好郡城那邊昨夜剛快馬加鞭將澤陂縣考生院試補錄結果送到了衙門裡整理公佈併入檔,一大早苗大人帶了趙順以及一個帶刀衙役兼車伕就直接過來了,還給向南帶來了代表秀才功名的青魚袋。
這一場拜師禮可謂是十分簡陋,氣氛卻是陳大人喜歡的,沒啥強調這樣規矩那樣規矩的閒雜人,作為觀禮人的苗縣令也是心胸豁達之人。
向劉氏擺了全豬頭搬了香案在院子裡先是祭告了向式祖宗,陳大人端坐堂屋中上首位,向南跪地捧了荊條,這是表示以後但凡有忤逆師長的作為師父的陳大人都有權利打罵他。
陳大人板著臉一本正經的接了荊條敲了向南頭頂三次,示為開三慧。
先動了武,再捧拜師茶行文禮,喝了茶陳大人取下腰間一枚玉佩交給向南,這是對向南奉上荊條的回禮,也有提點向南以後為人處世當如玉一般行君子之言行舉止。
即得秀才功名,又拜得翰林院侍講大人為師,可謂是雙喜臨門,苗大人也替向南高興,先前還愁著拜不到名師,卻沒想到轉眼陰差陽錯卻是引來了這樣一位大人巴巴的追到家裡來收入門下。
幾人這一日中午飯桌上自然很是慶祝了一番,哪怕是拜師禮完成之後陳大人又暴露出不靠譜的本性,苗大人反而覺得陳大人這樣十分真實,不是那些虛頭巴腦的人。
有了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還有本事的師傅,以後即便是向南依舊還是現在這副傻樣也不怕了。
向劉氏今日是最高興的,自家兒子拜了師傅又跟苗大人稱兄道弟,以後只要不出什麼茬子,那前途定然是一片光明的。
便是在外被人欺負了現在也能有個求助的物件,再不用像以前那樣孤零零沒個幫扶。
陳大人又在杏花村留了十來天,最後陳大人思索良久,還是向向劉氏提出了要帶向南出去走走的話,“明年鄉試阿南是不可能下場的,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阿南對我們大業朝疆土的認知還是不夠,以後再往上想要寫出什麼驚豔的文章怕是很難。”
現在是七月末,向南跟趙悅定下的成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