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好萊塢報道”這三份好萊塢業界標杆媒體相比較,“紐約時報”總是更加苛刻的一方。
可是所有的情況都在“辛德勒的名單”之後發生了轉變,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時報”第一次極力稱讚雨果的作品,是“西雅圖夜未眠”,那是“辛德勒的名單”殺青之後出現的情況;而後來“紐約時報”阿蒙德批評雨果選擇“低俗小說”的那篇新聞,是關於“美化納粹”爭論處於一個巔峰的時期;但現在,所有爭議都已經平息,“辛德勒的名單”得到了所有猶太人的支援。
這,就是差別。
討論任何一家媒體的政治傾向時,都離不開他們的起源、背後財團、文化背景、地域情況等等,當然,在政治領域裡,利益是永恆的核心準則,所有參與政治的團體都是以爭取自身利益為最終目標的。
“紐約時報”在1851年由兩位非猶太人建立,在他們去世之後,1896年,猶太大亨阿道夫…奧克斯(Adolph。Ochs)收購了這家報紙,隨後他的外孫小亞瑟…奧克斯…蘇爾茲伯格(Arthur。Ochs。Sulzberger,Jr。)繼承了“紐約時報”,在前後四代人的帶領之下,“紐約時報”成為了全美第一報紙,在全世界也擁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目前“紐約時報”向全美五百零六家其他媒體提供新聞通稿和圖片,是全美毋庸置疑的第一影響力新聞媒體。
除了領導者和背後財團身上鮮明的猶太人血統之外,目前“紐約時報”的執行主編馬克思…弗蘭克爾(Max。Frankel)和總編約瑟夫…利裡維爾德(Joseph。Lelyveld)也都是猶太人。
毫無疑問,“紐約時報”的猶太人血統讓他們在政治傾向性上堅定不移地站在了同胞的這一邊,現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已經被全世界的猶太人們推向了一個巔峰,“紐約時報”自然也不例外,這部電影展現出來的人文關懷是對大屠殺之後生存者們最大的安慰和激勵。
雖然說雨果在電影之中飾演的是殺人如麻的阿蒙…戈斯,但是經過了解之後,大家都知道了雨果為了飾演這個角色所付出的努力,甚至一度入戲太深以至於陷入了深深的夢魘,這才是雨果在結束了“辛德勒的名單”之後長達七個月時間沒有接拍任何作品的根本原因。
此時此刻,雨果已經贏得了所有猶太人的芳心,他也繼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伍迪…艾倫之後,成為了好萊塢的猶太人團體之中有一名重要角色,“紐約時報”的態度轉變也就得到了最為合理的解釋。
好萊塢之中機會最重要,但是比機會更加難能可貴的就是人脈,很多時候人脈強度具有扭轉戰局的決定效能力,這也是當初史蒂文籌拍“辛德勒的名單”時,所有人都認為這個作品會砸鍋的情況下,卻依舊不願意輕言放棄的原因。因為“辛德勒的名單”維繫的是史蒂文的人脈,更是這個歷史真實故事背後隱藏的整個猶太人團體。
特蕾西…雅各布斯、朗…梅耶、馬丁…鮑姆不惜一切都要進入“辛德勒的名單”劇組,就是看中了這個作品所蘊藏的廣闊人脈,擁有一擊致命的絕對能量。
而現在,雨果成為了“辛德勒的名單”之中的一員,更為重要的是,整個“辛德勒的名單”是一個近千人的龐大劇組,僅僅只論主角的話,雨果也必須落後連姆…尼森、本…金斯利之後,但雨果卻依靠自己敬業的表演態度和精湛的演出效果,從劇組之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史蒂文的青睞,同時也贏得了猶太人的支援。
人脈的作用在平時是很難用一個簡單的資料或者圖示進行總結的,更多時候都是隱藏在複雜的事情表面之下,讓人捉摸不透。比如說,至今都有許多人不知道雨果和史蒂文是怎麼聯絡上的,隱藏在背後的格林…希爾這位最大功臣,卻依靠著他背後強大的實力,始終都沒有暴露出來。
現在,雨果透過“辛德勒的名單”贏得的人脈資源就在悄無聲息之中發生著作用,“紐約時報”只是其中一員罷了。
全美銷量前十名的另外兩家媒體,“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也都擁有猶太人血統。“華盛頓郵報”現在由猶太人凱瑟琳…梅耶爾…格拉漢姆(Katherine。Meyer。Graham)經營,“華爾街日報”的持有者道瓊斯集團(DowJones)執行總裁皮特…康(Peter。Kann)也是猶太人,他同時還兼任“華爾街日報”的主管。
雖然這兩家報紙都不是專業的電影雜誌,娛樂版塊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但由於他們龐大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