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他胎穿到這邊,現在也有了二三十年,按理說不至於還犯這種低階錯誤,但第一印象害死人,下屬上報謝明華如何如何——這個時代的人互相稱呼基本用字,或者誰家幾娘子誰家幾郎君——換了別人他還問一句,換了謝清……哦這個人我知道,謝明華啊,嗯你繼續說,他做什麼了?

誤會,有時候就是這麼產生的。

安陽王一拍腦袋,趕緊想著怎麼給據說是謝清侄女的女神解釋清楚:我對你伯父沒意思我喜歡的是你!

但是在那之前,“文是好文,人卻未必”這個評價……

“你著人放出風聲,就說謝明華……”

謝景行那邊帖子還沒出去,謝清就把事情解決了,兩人還沒鬆口氣,外面突然起了些流言。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說謝清自從當年回京初時參加了一次詩會,從那以後便深居簡出,極少露面人前,這次被這麼下了面子,也沒做什麼,由此可見,謝郎才盡。

流言還沒傳到謝清那邊,謝雲崖先氣到了。轉臉從謝景行那兒接了張帖子參加文會。她本身便天賦難得,又有謝清指點,詩文辭賦清談策論,樣樣驚豔無比,壓得與會眾人喘不過氣來。

待壓服了那些人,便有人好奇:“不知十四娘子師從哪位大儒?”

謝雲崖清清淡淡一句:“並無師承,只曾蒙伯父垂憐,有幸在他膝下聽一二指點。”

瞧瞧這話說的。“有幸”被“指點一二”。

現場陷入一片尷尬的沉默。

好嘛,就說這個從前從沒聽說過的謝家十四娘是怎麼突然間就冒了出來,瞧著也不像個喜歡爭風頭的性子啊!感情這是為自家伯父打臉來了。

大言不慚人家“才盡”,卻連人家隨意指點了幾句的小姑娘都比不上,在場的人一時臊得面上發燙。

閒話說的最多的幾個,先時被謝雲崖著意“關照”一番,此時也回過味兒來。

憤怒尷尬惱火難堪……諸般情緒面上過一遍,還是不得不捏著鼻子說一句:“名師出高徒,十四娘子之才,我等不及。”心裡嘔得想吐血。

王百川坐觀全場,回去如此這般和他娘一學,感慨:“只指點一二,便教出這樣出眾的人品才氣。”

他娘便笑嘆:“是了,這便是謝郎。”眼底盈盈閃著碎光,四十多的人了,說起這些時卻比少女還要鮮妍,“你不生在我們那時候,故不知曉。謝郎之才,哪裡是這些人配與之相比的!”

王百川餘光見王三郎在一旁插花,看似漠不關心的樣子,手裡花被折斷了都不知道,難得體諒他爹一回,沒再故意氣王三郎,拉著他娘去了花園說話。

支著耳朵默默等後文的王三郎:“……”這混賬小子生來就是和他討債的吧!不聽就不聽,他書房有信報!

想想剛才聽說的謝雲崖如何孝順,心頭愈發火大,拂袖而去卻不小心帶倒花瓶,花瓶砸在砸腳上,疼得他“嘶——”倒吸一口涼氣。

——他招誰了真是!

作者有話要說: 安陽王的事情寶貝們可以這麼理解,就像我們只知道王羲之叫王羲之,孟浩然叫孟浩然一樣,到了古代固定印象難以改變。原主在原來世界線的後世不是非常有名,流傳下去的是“謝明華”這個名字,所以安陽王只記得“謝明華”。

第6章 鐘鳴鼎食之家

謝雲崖因在文會打臉的壯舉而名聲漸傳,卻仍對自家伯父的事情難以釋懷,回家便冷了臉,後連下二十八貼,一日拜訪一戶,將說了謝清閒話、又頗有文名的人,挨個兒“討教”了一遍,淡笑輕言間不知讓多少人咬碎了牙根。

挨家挨戶上門拜訪她尚覺不夠,回了家又針對那些人的成名作挨個的做出類似的詩文畫作來,將對方得意之處襯得黯淡無光,這才算是勉強覺得算是為伯父出了氣。

京中人不乏還記得當年謝清初回京時,參加詩會,那一首首仿王三郎的詩作的。此時見了這一出,不禁咋舌:不愧是謝清教出來的弟子,行事風格與他是一般無二。

經此一役,謝雲崖聲名鵲起,回頭卻不肯把事情說給謝清聽,私心裡不願謝清為這些人生氣。

謝清如何會不知道這些事情?不過都是無關緊要,孩子想做,便隨她去了。

小輩出頭歸小輩出頭,謝清字明華不是字包子,這種事情安有不管不問之理?眼見謝雲崖出夠了氣,方吩咐下屬:“先前壓著的事,一併發作了。”

——此流言卻是安陽王命人傳出的,他自以為做得隱蔽,卻怎瞞得過謝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