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3 / 4)

所不通,師承天下奇人黃石公和儒家大師荀子,乃是入世之高人,博浪一椎,天下聞名,運籌帷幄,決戰千里,即便家師,對他也甚是讚賞,通與良比,那也是自愧弗如!”

韓信點頭道:“先生比張子房如螢火與皓月,韓信比漢王如同粟米與滄海,既然如此,信又何必貪圖一時權勢,去做那背信棄義、自取滅亡之事?況且西川能人異士無數,興漢學院人才濟濟,新法推廣政通人和,百姓擁戴,漢王又是賢主明君,值得屬下付出生死以效命,韓信又何必辜負聖意?故此,在下選擇忠君為主,相信以漢王的胸襟,比能容下這些開國功勳的!背相之言,先生日後切莫再提了。”

蒯通微微點頭,沉思半晌,忽而輕笑道:“將軍若這樣想,那麼西川必定能統一中原,天下勢必再度大合,對於百姓而言,將軍功德不可湮沒,只要出征前後,將軍懂得明哲保身之法,釋去漢王所有疑慮和擔心,或許將軍日後能化危轉安,還能隨著漢王一起名垂青史!”

韓信忽地謹慎起來,拱手一揖道:“不知先生有何安身高見?”

蒯通笑道:“將軍可記得秦始皇手下第一猛將王翦,在出徵楚國的時候,對秦王的要求嗎?”

韓信目光一閃,倏然道:“王翦將軍出征前,向秦王要了不少封地,說是要做功成之後的獎賞,其實是王翦擔心手握兵權、功高震主的保身之法,秦王聽後對他的疑慮盡去,難道先生也讓我效仿王翦?”

蒯通搖頭道:“這倒不必,否則顯得有些做作了,只要韓將軍能保持淡薄的心態,不為君王權勢心動,在日後不可擁兵自重,慢慢就會得到漢王的認可,畢竟就你所說,漢王精明得很,只要你無愧於心,相信漢王不會做出獸盡弓折、兔死狗烹的事情來。”

韓信轉身望著廣袤的山河,長嘆道:“我韓信無愧於天地足矣,只求盡忠漢室,在青史上留下我的足跡,讓信的撰寫兵書能流傳後世,無視歲月時空,幾百年後,江山社稷宏圖霸業不過是一堆黃土,然則學術卻能橫跨時空,永無止境!”

他身上白色斗篷隨風飄展,劍眉星目,臉色說不出的孤傲與期待,此刻韓信的心境與往昔徹底地發生了大變化,韓信這位一代兵神不久將要決戰天下。

第四章 一國兩制

早春二月,春寒寥峭,但是枝頭桃蕾已吐,地上的小草已經冒出淡綠的新芽。

關於中原、西域、草原的各方勢力情報從錦衣衛機構中源源不斷收集回來,從反映的情況來看,匈奴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的大部分領土,但遇到了高句麗百姓的誓死反抗,拖住了匈奴騎兵,如今只剩下渤海的沿海幾座城池沒有攻陷,其它城邑都陷入了匈奴鐵騎的糟蹋之中。

而高句麗的皇族和官員乘著大船進入茫茫大海,一方面等候鄰邦的援軍,另一方面期盼著匈奴掠奪過後,能及早退兵。

而楚國和衛國都相應地推行新政,只不過在他看來,那些政策是換湯不換藥,依然是舊制的延續,雖然暫時起到安民的作用,但與漢中的差距將會越來越遠。

對歷史指手畫腳評頭論足的,總是那些身在歷史之外的人,如所謂的後世專家、歷史學者,因為歷史已經既成事實的失敗和成功,這些人可以比較容易地去判斷先人政策的得失利弊;然而無論他們得出怎樣的結論,卻都只能是一種假設而已,畢竟歷史已經成為過去,而龍天羽很幸運,因為他已是局中人。

一步走入歷史,轉眼成為古人!

龍天羽身臨其境,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歷史的發展走向,有些是無法改變的,如歷史規律,逆行必遭反噬,他雖然改變了歷史方向,但並沒有違背歷史的規律,很多人認為歷史不可以改變,這只是固守的思想,歷史就好比水流,因為地勢的原因它的方向從西向東流,你可以借外力改變水流的方向,卻無法改變由高到低受重力牽引的流動規律。

今日朝會,百官林立,龍天羽派人宣召了高句麗的使者上殿覲見。

兩位身穿高麗服飾的男子進入了大殿內,向著漢王拜禮後,男子用著中原語說道:“高句麗使者車載元,叩見漢王!”

原來在當日高句麗使者跟隨在燕國護親隊伍後面,進入山谷後,發生了伏擊戰,三人正好還沒進入峽谷,避過了一劫,當下繞走山脈,迷路後進入了草原邊界,又從賀蘭山一帶混入了商隊,進入隴西郡,週轉了一個多月才抵達漢中,因此要比依依入城晚了一個多月。

到了漢中之後,呈遞了書函,卻被龍天羽壓下,畢竟關係到出兵的大事,沒有足夠的利益,漢室豈會因為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