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下朝廷檄文,定在明年開春三月,進行科舉考試,這是漢室第一屆科學考試,尤為重要,命題分為文綜、理綜和武綜,透過科舉筆試面試為朝廷選拔人才,這一屆僅限漢人戶籍計程車子會考,戶部要仔細核查考生籍貫,以免有外地的探子和姦細混入,如果舉辦妥當,第二屆再擴大考生範圍,諸卿可有異議?”
“漢王英明,臣等無異議——”百官附和高諾道。
龍天羽想起興漢學院和兵工廠,心頭一熱,道:“明日早朝取消,本王要去興漢學院及兵工廠走訪一番,在看一看王城禁衛軍的操練情況,各部門不必派人跟隨了,由御林軍護駕、御史臺執筆官隨行便可,諸卿若無事奏,今日早朝就議論到此,散朝!”
百官叩拜恭送漢王,龍天羽入鄉隨俗,儘管剛開始不習慣這種跪禮,但在兩千年前的古代,這就是一種君臣之禮,王權天賜的榮譽象徵,神聖莊嚴的,如果你不讓他們跪,甚至取消這個禮節,反而讓滿朝文武不能接受,就是天下百姓也不認同,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中跪君王,此乃天經地義的事,如果王權淡化,皇家威嚴不在,君不君,臣不臣,國將不國,朝廷必亂。
早朝散畢,龍天羽走入內殿,一名宦官稟奏道:“漢王,錦衣衛副指揮使夏侯博、葛離求見漢王,此刻正在乾清門外候旨聽宣。”
“錦衣衛?”龍天羽沉吟一下,現在錦衣衛可不單單是一個特務機構,更是掌握朝廷向外通商的經濟命脈,一個大商會,如今夏侯嬰未歸來,兩位副使求見不知有何要事,說道:“宣兩位指揮使進內殿議事!”
第五十六卷 振興西川
第一章 孔雀王朝
龍天羽在內殿接見了夏侯博、葛離,雖然夏侯嬰擔任著龍牙和錦衣衛的總指揮、廠督,但錦衣衛的商業運作方面都是他的堂兄夏侯搏來操縱,這倒不是夏侯嬰有意偏袒自家人,而是這夏侯博天生就是做生意的腦子,只接手了半年,就將錦衣衛的生意做到了中原各地,甚至連周圍番邦都有錦衣衛活動的身影。
“兩位指揮使入宮求見,不知有何要事?”龍天羽開口詢問道。
夏侯博從懷內取出了一疊奏摺,呈遞給宦官,又大內宦官遞到龍案前。
“啟稟漢王,這時近月來各地錦衣衛在各地經商立足的基地,以及收入,還有最近的重要情報!”
龍天羽開啟奏摺,發現裡面寫著密密麻麻的郡縣地名,除了西川和巴蜀之外,隴西六座縣城,北地郡七座縣城,河東郡、三川郡、南陽郡、九江郡、潁川郡、泗水郡、漁陽郡、遼東郡、九原郡、雁門郡……秦王劃分的三十六郡縣均有錦衣衛的暗點商會。
車行、酒肆、青樓、商舍……這些地方三教九流,各個階層都有涉及,加入錦衣衛的商會中,看似人海戰術,魚龍混雜,其實知道為大漢朝廷做事的只有各地的核心人物,其它外圍人士只知道生意買賣,並不知道太多底細。
錦衣衛機構也不斷在完善中,除了廠督、指揮使、還有大檔頭、二檔頭、三檔頭,負責保護商會安全的明衛扮作家將武士和侍衛,而負責刺探情報和刺殺行動的暗衛一律叫番子。
再往下看,西域三十六國的城域和落腳點,還有北部匈奴、東胡、圖安、夫餘、烏恆等少數北狄遊牧部落,燕國太白山以東的高麗、大雪山以南的藏原羌部,甚至還有波斯帝國、孔雀王朝……
龍天羽皺了皺眉頭,問道:“這孔雀王朝是怎麼回事?”
夏侯博回道:“這是與古滇國和藏原羌部接壤的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度,百年前,該國實現了印度半島的統一,因新國王旃陀羅崛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農民家族中,故稱這個王朝為孔雀王朝,據說該王朝上一任的君王,竟與秦始皇威震四方的功績差不多,叫阿育王,統一了印度南北半島,版圖不亞於大秦疆域,據探子回報,發現羌部首領派出了使者進入孔雀王朝,似乎要借兵,報復我漢室。”
“有這等事?”
龍天羽透過歷史知識,腦海中極力搜尋阿育王的背景,這阿育王又稱無憂王,幾乎與秦始皇處於同一時代,他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也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功績絲毫不亞於中國的秦始皇。
他一生的業績可以明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生主要是經過奮鬥坐穩王位和透過武力基本統一了印度,在約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有十五萬人被俘,十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統一印度全境。
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