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部分(3 / 4)

據的緊張時期,我西川當休養生息,鼓勵生育,增加人口,屯積錢糧,積蓄財力,練兵備戰,因此不論中原如何動亂,我西川都要堅持穩定、發展,不可受外界的影響而終止變革。”

百官聞言不住點頭,均覺得漢王所言大有道理,一時無人奏本。

龍天羽說完後,轉向百官道:“本王有幾件大事欲與眾卿相商,其一,本王要在第一次變革基礎上,完善變革,設定稍微感動官員行政機制,最突出的就是三權分立,所謂三權,就是政權、軍權、司法的分立,眾所周知,自商周以來,春秋戰國百個小國,都是施行封王制和縣令一體制,為了使權力分化,提高各自的履職能力,本王初步決定,設立司法部門,監察院,各郡縣都有檢察機構,有專門的衙門負責當地的各種案例,比論官員受賄犯法,瀆職朝廷權力,還是亡命之徒犯法,百姓糾紛等等,都歸於監察部門來負責,有專門破案的提督、捕快、衙役,朝廷監察院下,分有地方司法院、監稅司等。”

“而郡縣城池的守軍以及各地的大軍調遣權歸屬太尉府和樞密院,郡縣設縣尉,各地調軍授予兵符,無兵符和聖諭者不得擅自動兵,地方軍隊的兵符分有兩半,一半歸屬將軍,一半歸屬縣令掌管,兵符合一,方可動用大軍,如縣令與縣尉有分歧或緊急情況,縣尉可透過向上一級將軍申請虎符調兵,或請旨出兵。

“不論司法院提督,還是縣尉,在地方都要輔助於縣令,以主政的縣令為主,這兩個部門都不得涉政,軍權和司法不得干涉地方行政,如縣令要調兵或調查某些案例,兩個部門要服從配合!這就是司法、立法、執法三權分立的意思,諸位愛卿可聽明白?”

文武百官都臉色微變,聽出了漢王的意思,就是要削弱丞相府下面的官員的權力,誰都清楚,縣令主政,包括推行新政、發展經濟、規劃城池、徵役充遠、戰事撫卹、糧秣調兵、審理案情等等,一個人要負責很多方面,涉及太多的事情,政令不行,延誤了許多大事,一旦分離出來,的確能提高辦事效率,只是這監察院的職位由誰來擔任卻又是個問題。

誰配做上將軍、誰能做丞相、誰應是尚書侍郎,每個人心裡都有他的一本帳,若是漢王的安排與他們心中推斷相差太遠,又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便會牢騷滿腹心生怨尤,這碗水永遠也不可能端得讓所有人滿意,所以例來開國之君大封群臣這種大喜之時,背後也多多少少總有一些不愉快。

這時刑部尚書陸賈有些忍不住了,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刑部的內部組織機構的設定是按省設司﹐如今在西川巴蜀各地設有六司﹐名稱與戶部諸司同。

秋審處﹐掌核秋審、朝審各案﹔減等處﹐掌匯核各省及現審各案之遇赦減等事﹔提牢廳﹐掌管獄卒﹐稽察南北所監獄的罪犯﹐發放囚衣、囚糧及藥物等﹔贓罰庫﹐掌收放現審案內贓款及沒收各物件﹐並保管本部現銀及堂印﹔贖罰處﹐掌罰罪事﹔律例館﹐掌修訂法律。

陸賈擔心如果這監察院一出爐,等於把刑部架空起來,那麼他這個尚書與門下侍郎,近百大小官員都要官場失意了,他邁出一步,捧著玉笏恭敬道:“漢王,臣有不解,我刑部本是掌管刑罰和律法,如果建立了監察院,職責豈不相互重複,使朝廷機構臃腫,不如由刑部代辦!”

龍天羽微笑道:“不妥,這監察部不是刑部,分職有很大區別,主要負責偵查、收集情報、監督百官、審理地方刑法案件,以執行律法為主,是執法、判法機關,與刑部立法部門並不衝突,就如同軍方樞密院和兵部一樣,相互區分,職責各異,如果當有重大案件時,最後的審理和複核,由刑部和監察部共同會審!”

既有漢王強調和解析,陸賈也不敢多做執拗,退回尚書一排,眾官沉吟一下,都覺大有道理,一時無人再有異議。

龍天羽見這一事揭過,繼續說道:“第二件事,整軍備武,迫在眉睫,目前短缺的兵甲軍械、馬匹糧草、訓練新軍、軍餉開銷等都需要有詳細的規劃,此事兵部和樞密院共同負責,兵工廠、養馬監、演武堂都在增設建立之中,太尉曹參和尚書周勃都要及時交流,緊密關注。

“當然這軍事,必得有財力支撐,製造精良地甲冑兵器需要錢,訓練士卒行軍演武也需要錢,以前戰國七雄用兵,多為戰時徵召,戰後遣散,這樣勢難保證軍隊地訓練和戰力,如今各地諸侯都有常備軍隊,但縱觀天下,唯有楚軍和我漢軍人數最多,突破了五十萬眾,可我漢軍大多是新軍,還有部分降軍,如何迅速提高戰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