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也是謝簡、謝灝、崔遠、郭彥等人所預料和希望的; 秦宗言被拓跋曜壓了這麼多年,一朝揚眉吐氣,當然想大展宏圖,奈何他身邊的岳父、大舅子、連襟和謀士們一致反對; 眾人認為秦家實力足夠; 登基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既然如此; 該有的名聲還是要的,免得後面登基時反對人太多,對政權不利。
秦宗言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除了自身努力、兒媳給力以外,很大程度還因為他從諫如流,雖說位高權重,難免性格難免有些霸道,可大部分時候他還是很講道理的,不然謝知當年也不會選中秦家。
既然選擇按兵不動,秦宗言也就將自己的兒子和屬下分散出去,秦家能崛起靠的是武力,他手下的那些兵在他發家的時候是得力干將,可再太平時候留著又是隱患。秦家這會按兵不動,已經有不少人疑惑了,只是秦宗言在軍中向來強勢,眾人都不敢過問而已。秦宗言不是過河拆橋的人,他能給兒子想後路,也會給屬下想後路,這會邊境還沒徹底安定,他身邊只留下幾個心態穩的老將,別的都派出去平定邊境、積累軍功,將來論功行賞也好給他們幾個看得過去的爵位。
如此分配之後,秦宗言身邊就只留了約一萬名親衛,算上留京老將、兒子們的親衛也才一萬五千人,而京中禁衛軍卻有十萬人,這些禁衛軍目前全由秦家老三掌控。秦老三掌握禁衛軍後,雖將原有的小隊打散重新分配,可到底秦家掌權不久,禁軍中有多少忠心部下還很難說。一旦有人慫恿這些禁軍造反,留在京城的秦宗言就十分危險。
因此秦家諸子都很反對父親將手中兵力都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