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可惜道:“這‘神’其實可論之處頗多,不知道哪位還有高見,能上來一論?”
臺下一道白色身影踏在了臺階之上。
第五十一章
白衣青年頭戴斗笠; 一襲素衣; 身無配飾。
他踩著布鞋; 拾級而上。
有風掠過,鼓起他的長袍,垂下的烏髮隨著白衣,在風中擺動。
底下的喧鬧不止為何; 漸漸安靜下來,他們的視線從路口的司城防收了回來; 不由自主的匯到了臺上。
這通身的飄逸……
肖長林和鹿鳴書院院長盧玉堂對視了一眼; 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驚訝。
他們授課育人幾十載; 桃李滿天下; 不知不覺練就了一雙厲眼; 最是會看人。
來人頭戴斗笠; 連張全臉都看不到,人未到臺前; 一言未發卻“鎮住”這論學臺下剛剛還混亂的局面; 顯然是身居高位,而不是書生儒士。
來人氣質太過通透; 看著沒有半點世俗氣息沾染; 自然也不是天潢貴胄皇室子弟。
……
莫非?
肖長林腦子剛抓住一道影子,就見青年已經踏在了臺前; 摘下了斗笠。
臺上上首八人,兩側各六人,一共二十人; 幾乎有十幾人同一時間從椅子上蹭的站了起來。
盧玉堂目瞪口呆,張了張了嘴,半天才吐出一個詞出來:“國師。”
轟——
剛剛安靜下來的臺下,如同炸鍋了一般,喧鬧成一片。
“國師,天……”
“盧院長說什麼?我有沒有聽錯?”
“我去過祭臺,遠遠看過國師一面,也是現在這樣的出塵飄逸,沒有錯的,就是國師。”
“不是說求雨元氣大傷,國師已經垂危了麼?”
“呸呸呸!國師以十年壽元求得及時雨,折壽又不是陽壽已盡,哪門子性命垂危!”
……
無數京都人仍舊記得,去歲京中大旱,人畜艱難,流民千里,萬民流離失所。
若不是國師窺探天機尋得隱士良醫、開義診、發良藥、無數人將會死於去歲的天災。
若不是國師以十年壽元換得天降甘霖,江北一十九州,怕是無數原本還算安康之地,都要絕戶。
若不是……
不少在生死之際掙扎過來的人,不少受過恩惠人,不少目睹祭臺的人……腦子裡翻騰的都是有關國師的記憶,他們眼中殷切,眼泛淚光,洶湧著要往論學臺擠去。
就連臺上翰林院主事的林大人,此時也泛起了淚光,他上前了幾步:“國師……今日可是大好了。”
他的嫡孫去年禍及瘟疫,高燒不退,藥石無醫,眼看就只有一口氣吊著的時候,他拼著老臉求到了國師府。
剛從祭臺下來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