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地是非洲的東海岸。這倒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明佐。
"也就是說;從那時開始;中國和海外的貿易就是逆差。"梅蘭妮有了新發現。
郝貴華在想"逆差";沒有接話。
秦煉道;"現在的逆差還要大。"
梅蘭妮問了她最關心的問題;"有沒有海關?"
"有;自康熙二十四年;就建立了四個海關:粵海關、江海關(江蘇)、閩海關(福建)、浙海關(浙江)。它們都是由滿人管理。"
"海關如何收關稅?"
"這;要看和那些官員的關係如何。"
秦煉解釋道;"海關的管理十分的散漫;受賄縱私成風。海關的最高長官叫'監督';一般由皇帝派遣。但是底下的各種要職都是他的親信;家人;手下所擔任。清廷收的關稅其實並不多,主要有兩項:船鈔和貨稅,而貨稅的稅率極低。但是;各海關的官員們巧立名目私設的各種稅費多得驚人。例如;黃埔口就向過往船舶貨物私收進港費;離港費;停泊費;糧道捐;分頭;火耗;驗艙;貼寫;領牌等近70項,所得統統被上下官吏私分。而泉州這邊沒有廣東那麼厲害;但是;他收到的所有關稅都是這裡消化。有時都不收關稅;只收紅包。"
"船鈔和貨稅怎麼算?"
"船鈔根據船的等級;一等船是一千四百兩銀;二等船是一千一百兩銀;三等船是六百兩銀。稅根據不同的貨物收;平均關稅是百分之四。其中;最高的是生漆7。7%。最低的是茶葉0。4%。"
"貨物如何交稅?"梅蘭妮好學地。
清廷是以引的形式;比如;做茶的生意;就必須到當地政府那裡去買茶引;一引能販一百斤茶;從乾隆元年起;每茶引是四錢銀。產茶葉的人家就要去當地的官府領了茶引方能把茶買出去。否則就是走私。"
梅蘭妮想到自家的茶;"我們東山的茶可沒有茶引。"
"我們只買幾斤;再說我們家還有免稅額。"
"那我們販到日本去的茶;有沒有茶引?"
秦煉和郝貴華相互看了一眼;"有的;我們的茶引從其他商人手裡轉過來;每引加了一錢。"
梅蘭妮想;那多不合算;等於多交了稅。
秦煉說;"豪強和官府勾結;壟斷了各色稅引;如果要正常做生意;就要受一層層的剝削。這就是為什麼晉商;徽商都拼命抱皇帝的大腿。要努力勾結官僚們。"
"茶農要茶引才能賣茶;十分可笑;種茶的地已經交稅了。賣茶時還要交稅。"梅蘭妮說。
"你這是站在了茶農的立場上說話;如果站在統治階級那方;他們會說;茶葉的利潤那麼高;收稅都是便宜你的啦。沒有分掉你一半就不錯了。"
‘除了茶葉要稅;還有哪些物質要稅?‘
郝貴華說;"朝廷收鹽稅;酒稅;茶稅。礦稅。再有其他的稅;比如織綢緞等;蘇州的一架織機一年上交五十兩銀。一家店鋪;每年根據店鋪大小上交銀兩。"
梅蘭妮吃驚了;她心算了一下;織一匹白絹;夜以繼日的幹;要三天才能成一匹;扣去上機的時間;一年三百天算;最多一人只能織出一百匹;每匹賣價一兩銀;五十兩的稅收是收入的一半。
秦煉說;"如果要逃稅;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有人說;稅收的權力是生死的權力。"
梅蘭妮憤憤的想;這個政府收上去的稅沒有為百姓做一點點好事。既沒有養老保險;也沒有醫療保險;更沒有普及教育;連路和橋也要自家修。他們憑什麼?
"還不是憑藉手中的武裝。"秦煉好象讀出了她的思想。
梅蘭妮現在無條件的支援重建南少林寺。
接下來郝貴華談起另他苦惱的事來;"我這裡買了一千張茶引;到年底作廢。可是;我沒處買茶。武夷山那邊的茶被晉商包了。安徽;江西兩省的茶被徽商包了。嶺南的茶自然由嶺南商人包。我們的茶還不能採。年底;講好了西洋商人要來;而明年四月;又要赴長崎販銅。到現在;我的茶還不知道在哪裡。急得我上火。"
梅蘭妮問;"福建省除了武夷山產茶區外;還有哪裡?"
"泉州北面的安溪也產茶;福寧也有出茶;只是;安溪;福寧現在要採的是秋茶;品質差很多。"
梅蘭妮說;"我記得福建省有一種紅茶;很有名。"
郝貴華也做思索狀;"有名的紅茶。。。沒有聽說過。"
秦煉說;"是有一種福建紅茶;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