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人眾多,身世不清的首先被兩人給排除。這可是關係到下一代的事,季宣和又是知府,來歷不明的孩子他們不能要。到時候兩人和孩子處出了感情,他們親人尋來,叫他們怎麼辦?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還給他們親人吧,孩子自己未必樂意,不還吧,孩子親人糾纏不休,這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鑑於此,季宣和同邵雲辰決定找那些知根知底,三代以內無親族的,再不濟,也得是無父無母的孤兒。遠近的問題,季宣和夫夫倒是不擔心。孩子過繼給他之後,就同原先的親人再無瓜葛。孩子們願意照顧一二,那是他們心善,不樂意,也沒什麼不好。
以季宣和本身來說,再苦再難,他也不會將自己的孩子送人,除非自己身死。以己度人,不管孩子們今後怎麼做,只要不昧了良心,他都無所謂。世間本就條條框框太多,他不會給自己孩子再額外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當官也有當官的好處,錦朝中央官府成立之後,戶籍造冊是第一項重大任務,從決定五郡聯手那一刻起就開始行動。幾個月下來,各地人口都重新登記在冊,季宣和只要一調閱就能知道各家各戶的丁口狀況,再派邱伯他們去各地暗中查訪,將人選篩選一番,最終放到季宣和同邵雲辰兩人面前的人員名單仍是厚厚一撂。
不是人選真有那麼多,而是每一頁只記載了一人,其他的都是他們家人的情況,有些親屬多的,寫個兩三頁都有可能。
季宣和同邵雲辰看得很是仔細,只要被挑中了,不管孩子是笨還是聰明,萬沒有退貨一說。這是人,不是貨物,一旦成了兩人的孩子,那就是他們的家人,不可能見到有更好的,就將他們丟棄一邊。
經過季宣和夫夫又一輪篩選,人選名單又薄了一些。剩下那些,就只能見面之後才能決定過繼與否。
辦這些事,還是找個中人比較靠譜。這人必須能守口如瓶,管不住嘴的首先就排除。過繼的事瞞也瞞不住,還不如將事情放到明面上來,省的旁人背地裡瞎琢磨。
季宣和日常要上衙辦事,只能趁著休沐時間出門辦事。季宣和雖然不怕暴露行蹤,在事情沒成之前,他同邵雲辰都贊同隱秘行事,以免中途出現不必要的麻煩。事成之後,那就沒必要隱而不宣,過繼孩子,對季家來說,可是大事,以後孩子們要同周圍人打交道,總不能將他們關起來不讓他們見人吧?
時間一晃而過,季宣和休沐的日子很快到來。他同邵雲辰只隨身帶了幾個僕從,悄無聲息出了城。應州府城四個城門,其中北門和東門的守門人員都是季宣和的人,其他兩個門則人員比較雜,季宣和尚不能全部控制。
眼下一切都還在籌辦中,還是小心為妙,季宣和直接選了與目的地相對而言比較近的北門。
季宣和選擇的第一站是上王村,這個村子不是離應州府城最近的村莊,而是村子裡有最符合他要求的孩童人選。應州府治下有好幾個州縣,這還不包括直屬他管轄的那片地方。季宣和打算就在直屬他管轄的應州府城周圍尋摸,實在沒有好人選,他和邵雲辰再前往下屬州縣尋找。
其實,一開始,甄老夫子和邵雲辰都持反對意見。古代極其講究血脈傳承,正常情況下,要過繼子嗣只能從同族裡選,第一選擇是同房兄弟,接著是五代以內近親,最後才輪到旁支族人。除非整個氏族血脈斷絕,不然怎麼都輪不到過繼外姓人的孩童為子。
這次也是機緣巧合,季宣和打算趁著這個絕好的時機同季氏一族分宗。分宗之後,季宣和就是他這一支最高話語人,上面沒人壓著,這些條條框框再也管不住他。季宣和可以徹底放開手腳,他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旁人最多背地裡腹誹幾句,卻一點妨礙不到他。
甄老夫子和邵雲辰是土生土長的錦朝人,饒是如此,他們還是覺得從季氏一族過繼子嗣比較妥當,後來看季宣和堅持,想著他也不能跑到雲州府城去,折中之後,兩人就同意了季宣和的意思。反正對甄老夫子和邵雲辰而言,孩子無論過繼的哪家,與他們都不會有血緣關係。既然季宣和自己都不在乎,選誰對兩人來說都沒什麼不同,那還不如遂了季宣和的意。
雖說季宣和沒準備隱瞞此事,他卻也不會逢人就表明自己的身份。這次請的馬中人,邱伯並未直接出面,而是由大部分時間待在季府的即墨來應付。馬中人往日與季家沒什麼來往,他並不認識季宣和夫夫,心中對兩人的身份有所懷疑,卻也不會直接往知府身上想。
季家完全可以靠自己人辦事,但有了馬中人這樣的中間人,卻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一個陌生人,想要從村子裡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