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3 / 4)

小說:名門紀事 作者:冬兒

大筆財富藏到西北,而且還能做得如此隱秘。若在西北的不是秘庫,又會是什麼呢?

鄭鈞道:“不管怎麼說,杜胤對薛帥步步緊逼,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了。”

“的確,等著杜家出招我們再應對,實在太過被動了。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找到杜胤的弱點,才不至於毫無還手之力。”李湛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焦慮。

鄭鈞把沈瑤家發現的賬冊拿出來:“杜胤也有弱點,只是不知道這個東西能打擊他多少。”(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商議

李湛接過賬冊,剛讀了幾頁,便眯起眼睛:“這是從哪來的?”

鄭鈞把賬冊的來龍去脈和沈瑤的事毫無隱瞞的說了一遍,似乎沒有看見涵因數次遞出來的眼色。

“呵呵,怪不得薛帥常說他最賞識的學生就是你們兄弟,果然你們一出手,我們的形勢立刻扭轉了。”李湛拍拍鄭鈞的肩膀。

“杜胤可是世襲罔替的衡山侯,還是朝中的三品大員,杜家更是長安名家,在朝中勢力很大,可不是這一本似是而非的賬本可以扳倒的。”涵因見李湛興奮的樣子,忍不住給他潑起了涼水。

李湛卻似乎沒聽出她嘴裡的嘲諷之意,笑笑:“我這次去洛口倉,查驗從汴州倉過來的米糧物資,看那賬面就有所懷疑,只是他們把賑災和民亂損失拿出來,賬面是平的,毫無破綻。我正不知從哪裡下手,你們就給我送來了這個。這豈不是天意嗎?”

“此事可有把握?”鄭鈞問道。

李湛嘴角劃出一道曲線:“杜胤這次不死,也要掉層皮。你們只要做一件事,就是在適當的時候把賬冊的事情揭出來”。

“沈參軍因為這件事已經被害了,子玄兄參與這件事可是很冒險,萬一他們狗急跳牆,你就是第一個被他們盯上的” 鄭鈞很是真誠。

李湛笑道:“放心吧,我自有主張,文遠不必擔心。你們也要趕快回長安去。據我所知,河北那邊受了蝗災,千里良田度被蝗蟲啃食一空,已經有一股流民到了汴州境內。再過些時日就要到鄭州了。”

“現在驛站周圍就聚著許多乞丐。這兩天。人越發多了起來,還有人想往驛站裡面衝呢。幸而有侍衛把守。”鄭鈞說道。

李湛說道:“那些不過是些遊散的,官府把他們攔在城外,又設了粥棚,才勉強控制了。等到大股的流民來了才叫麻煩。我剛聽說聽說大股流民正往汴州走,今天也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中牟縣那邊傳來訊息,已經有小股的流民到了他們那裡。他們請調府軍過去加強城門守備。再往西去過了滎陽就是虎牢關。那裡是護衛東都的門戶,必然不會讓流民透過。你們再不趕緊走,怕是虎牢關就要關閉了。憑是誰也過不去。”

鄭鈞這才緊張了起來:“原來情勢竟然惡劣到這個地步。那我們明天就走。”

涵因問道:“若是虎牢關關閉,那麼流民豈不是就要聚集在管城、滎陽一帶?”

李湛點頭道:“可不是嘛,這次我去洛口倉檢視,發現汴州倉除了搬來些陳年的絹布、木材,米糧及其有限。大部分都是麩皮充數,還有一半是黴變的。災民來了,真不知用什麼來賑災。”

“洛陽周圍幾大糧倉,從那裡調賑米過來不是很方便嗎?”鄭鈞說道。

李湛搖搖頭:“文遠有所不知,咱們大隋的庫管手續極繁瑣。尤其是賑糧,必須由地方逐級上報。直到皇上手裡,再經三省,下到戶部,再到糧倉並所屬地方長官,調糧還要地方上派兵保護。層層手續,就算一路綠燈,一點不耽擱,等糧運來最少也要十天。十天啊。那些饑民恐怕會把城牆都啃了。何況,汴州倉都如此,那些倉還不知道怎樣呢。”

鄭鈞倒吸了一口涼氣:“那豈不是會餓死許多人。不過現在快馬上報,應該來得及趕在大批流民到達之前準備好。”

李湛冷笑:“蔣刺史還認為事情到不了那個地步,災民還在汴州。立時要求賑糧,恐怕會落人口實。殊不知。這些流民是來的最快的。汴州倉剛搬過來,他們那裡根本沒有餘糧賑濟。因此。只能把流民逼的往這裡走。”

“那子玄兄有什麼對策?”鄭鈞問道。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李湛的笑帶著淡淡的無奈。

涵因忽地想起了什麼,說道:“蔣刺史讓子玄兄接手洛口倉這種棘手的事情,恐怕不是個有擔待的人呢。”

李湛眉頭微皺:“你是說,他很可能把這次的事情也推到我身上。但他可是刺史,這等大事不由得他不管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