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文,攜帶著巨資,直接來到安新,並且會宣佈將通達集團房地產在大陸的總部放在安新。
現在的通達集團在香港也算知名的企業集團,通達集團還沒開始開發樓盤就把總部放在安新,應該講,還是具有風向標意義的。
當然,曾先生做如此考慮,也不單單就是為了答謝他這個“貴人”當年的提醒,而是從企業發展的大局通盤進行的考慮。
通達集團涉足房地產的時間並不長,而且之前主要是在一些地市開發一些房地產專案,顯得格局太小,而在安新拿下一塊價值不菲的地塊,便可在大城市奠定地位,有利於其今後的長遠發展。
緊接著,香港大財團、房地產界的大佬黃河集團的董事局主席李先生的大公子攜黃河(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杜志林抵達安新,買下市中心的價值兩點一億的一號地塊,用於開發高檔寫字樓。
“哎呀,我這回算是真正見識到什麼是財大氣粗了,就我們原來那些房地產商人買個一兩千萬的地塊還磨磨唧唧的要這樣政策,那樣政策,哪像這樣的大老闆,連考察都沒考察,啪,把錢直接一砸,痛快啊。”
在安新賓館參加完簽字儀式,送走市委書記張澤高和市人大政協的領導之後,分管城建的副市長尤金忠是感慨萬千的說著。
唐中凱在一邊笑道:
“老尤啊,你現在是壯得厲害,現在恐北漢市的吳市長看到你,眼睛會比兔子還紅,你可得小心點,謹防他急了,咬你一口。”
唐中凱口中的吳市長是貝湖省會、同樣也是副省級城市北漢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長,北漢市在房地產這一塊比安新市起步早,房地產比安新要紅火的多,一向都是瞧不上安新。而安新一下就賣出將近五個億的地塊,吳市長瞧不上的安新一下跑到了北漢市前面,吳市長不著急才怪。
不但北漢市的吳市長如此,張澤高和他到省裡開會,其他市的領導也都是豔羨不已。
“金忠市長啊,這些大企業大老闆愛做慈善事業不假,但是絕不會把生意當成慈善事業來做的,否則他們的企業早就垮掉了。你說的所謂的考察都沒考察就啪的把錢砸到我們市裡是不可能的。我想他們應該是在我們把招商引資的材料交給他們進行溝通的時候,就有專業的人才到我們安新來考察過了。”
尤金忠有些不相信的看了陸政東一眼,陸政東笑了笑,他能搞經濟在安新現在還是名聲不顯,不過牆裡開花牆外香,在香港名頭卻是很大,有他在,他們相信安新的經濟一定會向好,一定能夠贏得更好的投資回報,而且還有港府和中聯辦的官員吹風,就衝這一點,也會有人會來考察。
“我們和北漢市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地價比他們便宜,房價的上升空間比他們大,這恐怕才是他們真正願意痛快砸錢的最主要原因。當然也不排除他們知道我們現在財政困難,所以樂於雪中送炭一回,這是我們那些成功的華人大企業家和國外那些成功的企業家不同的地方,顯得更有人情味。這樣的人情味,恐怕會比那些軟磨硬泡效果好得多吧?”
第14章陸氏新政第一波
從香港成功招商之後,也讓陸政東有底氣和更從容的對安新的發展進行思考和規劃。
陸政東決定首先要規範安新市的土地使用。陸政東如此考慮,也是和安新的現狀有關,安新頭上還帶著一頂“歷史悠久的安新,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汙水橫流,凌亂而又髒亂,就像一座大縣城”,這不僅僅是陸政東的直觀感受,而是一位到訪安新的一位著名作家在一本書中的開篇之章所言。
這曾經讓安新人很受傷,卻也無法反駁,因為這話雖然誇大了一點,但基本是事實,安新整個城市缺乏活力,交通擁堵,麻木車盛行、城市環境差,商場晚上七八點就熄燈關門,特別是冬夜顯得更是有些蕭瑟。
陸政東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城市環境,更在於背後的經濟因素,不振的經濟、幾十萬下崗職工、上百萬貧困人口,被稱為安新發展道路上必須翻越的三座大山。
這些都需要巨大財政資金支援,僅靠單一的地方稅收無法實現,特別是在實行分稅制之後,這樣的情況就更明顯。
分稅制改革使中央得以集中財權,增強了宏觀調控能力,並使財力性轉移支付、專項性轉移支付的體系逐漸成形,增量的大部分轉移支付給中西部貧困地區,緩解了國家財政縱向和橫向不平衡的矛盾,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之前分灶吃飯的體制相比,分稅制鼓勵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讓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經紀人”,激勵了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