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2 / 4)

小說:大漢嫣華 作者:向前

趕文趕的很淚奔,於是今天踩點了。繼續求粉紅票。

第二卷:山有木兮木有枝 九十三:胡書

橫城門外,一輛駟馬車緩緩停下。

“侯爺此去長安,定能成就一番功業。”車中,中年文士拱手道。

“郭先生,”劉仲不以為意笑笑,“我才能平庸,只盼家族平安,子孫福澤綿延,哪敢妄言什麼功業,先生說笑吧。”

郭潛動了動唇,想要說些什麼,終究嘆了口氣,放棄。

馬車進入城門,駛在章臺街上,在與香室街交匯之處,忽有一輛大車打橫裡趕來,御手籲的一聲勒住馬,喝道,“這是齊王入朝車駕,來者請速避讓。”

劉仲掀簾喊問道,“是肥兒麼?”

不多時,齊王劉肥尷尬的下了那輛華麗馬車,上前拜見。

雖然劉仲此時只是徹侯,但論輩分卻是劉肥的親伯父,漢以孝治天下,縱然劉肥是齊王,與伯父在街頭相遇,也只能是身為晚輩的劉肥避讓。

入潛邸之時,劉仲慨嘆道,“多年未來,這長安城,可比從前熱鬧多了。”

“是啊。”郭潛微笑道,“但願,能一直這麼繁華下去。”

惠帝二年冬十月朔日

夜漏未盡七刻,宮中便鳴黃鐘大呂,舉行歲首大典。天子在未央大朝前殿接受百官公卿祝賀,三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千石、六百石,四百石官員著皂衣配綬魚貫而入,黑壓壓的站滿殿廷。二千石以上上殿稱萬歲。於是天子舉觴御坐前。御史大夫趙堯奉羹,內史杜恬奉飯。奏食舉之樂。百官受賜宴饗。

合陽侯劉仲上前拜道,“臣於新豐植得新黍,此來長安,新取倉中一束,特奉於陛下品嚐。”

中常侍韓長騮便下階接過。奉於皇帝面前。

劉盈撫摸著金黃色的黍束,笑道,“詩經有云,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合陽侯為國潛心研究植黍之術,實應嘉獎,今特益其食邑千戶,另置搜粟都尉一職。為內史下屬,除許襄為搜粟都尉,協助合陽侯在京畿地區試種黍禾,專司種種提高黍產之法。”

“這”劉仲一時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結結巴巴道,“陛下,臣才能平庸,只會種田,不會為官啊。”

“合陽侯這是謙遜了。”劉盈微笑道,“能將黍禾畝產從三石提高到近十石之人,豈能是庸碌之人?”

他下階親自剷起劉仲,道。“農者,為天下之本。而此乃關係我大漢國祚千千萬萬代之事,若能成功,可活人無數。皇伯必莫推辭。”

劉仲囁囁無言,只得應承下來。眾臣亦山呼陛下聖明,愛民如子。

“思服見信如晤,自宣平別來,已半年有餘。”

張嫣伏在案前書寫信箋。

“別後君曾寄信來。言當日醃梅,時日足時啟開,色金黃,鮮甜如蜜,特隨箋附捎小甕。嫣心甚喜,然而梅子在路上耽擱甚久。已然酸黑不能嘗。實憾之!”

離開宣平之後,張嫣與孫寤一直有書信往來。那個巧笑倩兮地少女。在及笄禮上,被贈予了思服這樣的表字,源自於詩經首章《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宣平有好女的名聲漸漸傳出後,不少鄉紳貴胄慕名上門求親,孫縣長為她選擇了城父侯尹恢的次子尹謹。於是孫寤亦只能坐守閨閣之中待嫁,無聊之餘,更加頻繁的與張嫣書信往來,詢問長安熱鬧之事。

“長安實是熱鬧之地,歲首大典後,合陽侯與許都尉在三輔內擇良田,造耬車,水車,漚種以植。行牛耕,耦犁,輪種之法,至夏,黍苗長勢喜人,長此以往,或到秋日成熟之季,真可增產數倍。則實為天下百姓之福。”

將信箋用封泥塗了,命小廝送往驛站,張嫣嘆了口氣。

有些熱鬧看起來盛大歡喜,說地人喜歡,聽的人開心,有些熱鬧卻透著辛酸,只能埋在心中悄悄咀嚼。

去年呂后壽辰之上,張嫣遇見齊王世子襄,此後她一直極力說服呂后,自己對劉襄並無好感,不願締結姻緣,魯元倒是心疼女兒,意有鬆動,呂后卻只當這是她小孩子脾氣,不懂世事道理,不以為意。

然而,年後,劉襄流連於章臺街,更是迷戀一名名叫曼孃的女子,與故周呂侯之子呂嘉大打出手。北軍中尉戚鰓趕到的時候,二人正互不相讓。戚鰓大感頭疼,只好息事寧人。

訊息傳到呂后耳中,呂后勃然大怒。

“劉襄實是輕薄男子,”呂后森然道,復又彎腰柔聲道,“阿嫣,咱們不要他了。劉襄此人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