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嗎?
所以李重也很有默契的將圍城軍隊重新調動了一下,給夏侯惇留下一個突圍的缺口。
就在曹仁到達陳留戰場的第二天,夏侯惇果然帶著一萬多精兵開啟城門,直奔西方而去。曹仁戰場經驗十分豐富,見到夏侯惇突圍,立即帶領手下兵卒繞過李重的大營,前去接應夏侯惇。
當然李重也害怕夏侯惇殺個回馬槍,也命令太史慈帶領三千精騎緊跟在夏侯惇身後,逼迫夏侯惇快速行軍。
與此同時,曹操也帶這虎牢的軍隊緩緩後退,迴轉虎牢。對於曹操和李重來說,這種情況要加倍小心,因為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現擦槍走火的現象。所以李重和曹操都比較緊張,每一步兵卒調動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曹操本身就是大軍事家,能夠駕馭這種場面,李重有周瑜相助,倒也沒出什麼披露,兩軍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這個大場面。
既然夏侯惇已經撤軍新鄭,那麼陳留自然也不戰而降了,李重很輕易的就接收了陳留。
不戰而勝,佔據陳留看似兵不血刃,但實際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古往今來,沒有一寸國土土地不是佔滿鮮血的,黃維將軍曾經說過,一寸山河一寸血,這句話絕不誇張。
領土爭端從來都不是靠談判來解決的,當然,一些軟弱的人熱衷於採用談判的手段,蜘蛛就不舉例子,河蟹大神盛行。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靠談判來解決領土爭端問題,吃虧是必然的。
如果不是李重連出重手,拖累了劉備和曹操的戰略佈置,如果不是李重給陳留戰場極大的壓力,曹操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陳留的。
曹操確實有放棄陳留的打算,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