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確定夏侯惇是不是真的要突圍?”
周瑜略一思索,答道:“我們暫且不攻城,看看夏侯惇是否修葺城牆,往城牆上運送木石、火油等守城物資,如果沒有,那夏侯惇十有八九是要突圍了。”
李重點帶你了點頭,李儒接著說道:“我們還可以派人進城招降夏侯惇。”
“招降夏侯惇?”李重有些疑惑的問道,毫無疑問,曹操陣營之中有幾名武將是不能招降的,夏侯惇肯定是榜上有名。
李儒呵呵笑道:“咱們用招降夏侯惇做個藉口,找幾名精明的兵卒進城看看情況,藉機會判斷一下夏侯惇的用意……是不是真的想要突圍。”
李重下意識的問道:”那麼……派誰進城招降夏侯惇呢?”
李儒苦笑道:“既然這個辦法是李儒提出來的,那隻能李儒自己去領這個功勞了,難道還能把這個好處讓給別人嗎?”
“這個……”李重搖了搖頭,說道:“這太冒險了,還是換普通兵卒去吧。”
“多謝主公厚愛。”李儒慢慢說道:“按現在的情況,我們有很大的機會攻克陳留,夏侯惇就是想要突圍,也要考慮主公追殺他的決心,所以屬下就是進城招降夏侯惇也不會有什麼危險。”
李重還要拒絕,李儒正色道:“主公,既然是李儒提出的計策,自然要李儒自己前去了,換別人去的話,李儒還有什麼面目見人。”
“那好吧……”李重吐了口氣,點頭說道:“高速夏侯惇,如果他敢傷害我李子悔的使者,等待他的就是屠城的下場,孤定然與他不死不休。”
其實李重多慮了,在三國時期,很少有斬殺使者的現象出現。當然,塞外的少數民族除外,這些蠻夷之輩眼中是沒有任何節操可言的,可憐的蘇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唯一的例外就是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據說蒙古軍隊從來沒發生過斬殺使者的事情發生,並把不殺來使奉為天條。
夏侯惇很熱情的接待了李儒,並且還帶著李儒參觀了一下陳留城,這不是夏侯惇通敵,而是夏侯惇再給李儒一個明確的暗示,大家省點力氣吧!陳留讓給你了。
在陳留城內過了一天,李儒才會到大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告知李重。
既然能確定下來夏侯惇要突圍,那麼現在留給李重的問題就是,該不該追擊夏侯惇了。
李儒和周瑜一起表示反對,追殺夏侯惇固然可以消滅曹操的有生力量,但在曹操有心談判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種拉仇恨的舉動,對李重的整體戰略佈局影響太大,陳留既然到手,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應該是虎牢才對。
很快李重就發現,周瑜和李儒的判斷非常正確。
曹操追殺魏延的腳步停歇下來,將大營紮在距離陳留十里之外,與李重的大營相隔不過七里。
面對這種情況,李重只能讓周瑜帶領一萬兵卒前去支援魏延。與此同時,李重得到斥候的稟告,祏縣的曹仁忽然捨棄趙雲,拔營而起,帶兵西進。
必須要解釋一下,曹仁這次救援夏侯惇和上次不同,上次曹仁並沒有傾盡全力救援陳留的夏侯惇。而這一次不同,現在曹仁完全捨棄了祏縣,也就證明曹仁已經不把心思放到趙雲身上了。
問題是,李重不可能讓趙雲捨棄祏縣,追殺曹仁,所以只能猜圍城的軍隊中,再拿出一部分來防備曹仁。
曹操這一系列的兵馬調動都在表明一個事實,就是曹操已經捨棄陳留東南的地盤,將所有的心思放在陳留上。
在看陳留夏侯惇的佈置,可以推斷出曹操下一步的軍事計劃,就是用虎牢和曹仁的部隊牽制圍困陳留的軍隊,給夏侯惇創造突圍的條件。
同時,曹操忽然停止追殺魏延也是一個暗示,就是曹操不想和李重展開大規模的激烈衝突。
李重在陳留穩穩到手的情況下,自然也不願意和曹操展開激戰,鶩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道理李重也懂。南方的劉備也不是吃素了,李重和曹操都不願意讓劉備撿便宜。
這和三國時期西蜀、東吳聯合對抗曹魏不同,現在的李重還沒達到當年曹魏的實力,而曹操集團也比當年的西蜀集團強大,甚至最弱的劉備集團也能依靠大江天險穩守江南一地。
在三方勢力相差並不巨大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出現兩家合一的情況,沒有人能真正相信一個實力差不多的盟友。
實際上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是這種情況,是三方博弈,利益驅使,勾心鬥角,背後捅刀子等等現象的一個完美演繹。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和李重敢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