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為漢室宗親的劉備。
“趙子龍,我再問你,平原縣戶籍幾何,兵卒幾何?”李重接著問道。
趙雲終於聽到一個自己知道的問題了,急忙答道:“平原縣約有戶四千餘,兵卒不到五千。”
李重冷笑道:“趙子龍,你可知道我雁門共有戶多少?壯丁多少?軍隊多少?”
趙雲當然不知道雁門郡的軍民之事了,李重冷笑道:“我雁門郡共有十二縣,戶三萬餘,但我李子悔兵卒卻不滿萬人,就算如此,我的軍隊卻依然缺少衣甲、兵刃、軍餉,劉備何德何能,用區區一縣之地豢養五千兵卒,軍餉、衣甲、兵刃、馬匹都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如果劉備不加重賦於民,如何養得起五千兵卒,趙子龍答我!”李重指著趙雲大聲喝道。
這段話可不是李重汙衊劉備,養兵、養兵!沒有錢糧拿什麼養病,而錢糧又從那裡來,還不是徵收老百姓的賦稅。李重的軍隊介於二丁抽一和三丁抽一之間,卻依然感到錢糧不足,劉備幾乎將平原的壯丁在抽調一空,確實擔不起仁義的名聲。
趙雲愣愣的看著李重,忽然嘆了口氣,他一直以為劉備真的是仁義忠厚,李重說劉備不忠不孝,趙雲雖然找不出證據反駁,但在內心卻依然為劉備辯解,想來是劉備當時身有要事之類。
但李重忽然指出劉備在平原暴虐橫徵,這是趙雲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可是這一次他卻真的沒有藉口替劉備辯護了。
想想幽州牧劉虞,坐擁一州之地,子民百萬,麾下的軍隊卻不過十萬之數。再看李重,坐擁一郡之地,麾下的兵卒也不過萬,而劉備的平原縣,口不過三萬,麾下就有兵卒四千餘人,不管怎麼說,劉備都跑不了一個窮兵黷武的名聲。
就像心中的信仰忽然坍塌,趙雲只覺得自己所熟知的一切都變的,都變得虛偽起來。
就在這時,趙雲卻聽到李重幽幽的說道:“做人啊,看事情一定要看本質,不能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就像我手下的兵卒,每次都說我英明神武,可是我卻知道,我一點也不英明神武,他們拍我的馬屁,只是因為我給他們發錢糧而已。”
說道這裡,李重忽然撥轉馬頭,回身而走,口中說道:“至於劉玄德此人是不是不義,看他救不救公孫瓚就可以了,據說公孫瓚和劉玄德可是同窗呢。走了,你趙子龍是忠義之輩,我李子悔不願與你為敵,今日就暫且退兵,改日再見!”
第八十三章 奢望晉陽
更新時間:2012…07…22
求收藏!!!!
隨著李重退兵的命令,先行的五百精騎開始有條不紊的收拾營寨,不到一個時辰,五百精騎便沿著來路緩緩退去。
正當五百精騎退到雁門境內的時候,隨後而行的趙雲忽然自斥候隊中獨騎而出,衝著李重的後隊大喊道:“如若公孫將軍兵敗,劉玄德不引兵相救,趙雲定來投奔李大人。”
後隊的兵卒聽得真切,急忙向李重稟報,李重聞言立即喜上眉梢,趙雲此人一諾千金,說到做到,自己等著公孫瓚敗亡就可以了。
旁邊的周泰也大喜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又收得一員絕世猛將。”
周泰確實是真心賀喜李重,當然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只要是個武人,誰不想領兵作戰,當保鏢頭子有什麼意思,趙雲如果投奔的主公,主公一定會讓他頂替自己的位置的,那自己不就可以領兵打仗了。
畢竟新投降的將領對各方面都不熟悉,容易出現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現象,沒有辦法直接讓降將領兵作戰的,當然,降將自己帶著部隊投降的情況除外。
太史慈也笑道:“恭喜主公,趙子龍此人驍勇非常,而且是白馬義從出身,通曉騎戰,定然能成為主公的得力干將。”
李重扭頭看了一眼太史慈,太史慈只是略有一絲失望的神色,但臉上的神情卻更給人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不由得心中一笑。
李重很理解太史慈的心思,現在李重的騎兵大部分都由太史慈統領,說好聽點是位高權重,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一家獨大,太史慈其實也不願意出現這種情況,畢竟權利過大容易引起眾將嫉妒、主公猜疑。
但李重也沒有辦法,除了太史慈,別的人都不適合統領騎兵,廖化、管亥等人要統領步卒,至於蔣欽、周泰,你能指望一個水賊指揮騎兵作戰嗎?
來的時候冰雪尚未融化乾淨,等到和程昱、蔣欽匯合的時候,路邊已經零星露出幾朵嬌豔的小花,這預示著春天已經來了。
沒有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