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磚上灑滿了金錢銅幣,然後命令講官跪著一個一個撿起來,美其名曰恩典。
他只要一想到,前朝那麼多赤膽忠心的仁人志士,為了心裡的理想抱負;為了漸漸衰退的國家;為了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老百姓們,強忍著皇帝給予的凌…辱,還是天天冒死勸說皇上經常召開經筵,心裡頭就激憤難平。
他們是那麼迫切的,想讓他們身居九重深宮,“何不食肉糜”的帝王儲君,能夠日不間斷的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潛移默化的增進品行學問。
只因為他們信奉“正以人主面與賢士大夫相接,則君臣之間有聚會精神之美,有意諭色授之益,氣質不期變而自變,德性不期成而自成”。
也所以,胤礽對於康熙皇帝,禮部,詹士府給他制定的整個出閣講學典禮流程中,侍講侍讀等官員對他行兩跪六叩的大禮這一條,並沒有什麼多大的意見,反正都要跪拜一下,一叩頭和兩叩頭沒有並什麼多大的區別。
他最在意的是,歷時三四個小時的講學中,大臣們全程跪著的講學模式。
學貫古今的康熙皇帝當然也知道這段歷史,也知道經筵的發展歷史中有關於“帝師”的典故。
他心裡頭也明白,寶貝兒子的意思是讓他不要把目光老是盯著前朝,不要什麼都沿襲前朝舊制,多向漢唐看看。橫向打通滿漢隔閡,民族大融合,縱向貫通秦漢隋唐宋元明,乃至夏商周堯舜禹。
真正的做到古為今用,縱橫天下。
因為規矩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前朝制定了那麼嚴密的儲君培養制度,到了中期以後,不還是前面幾個朝代末期的時候一樣,昏庸無能之輩頻出?不要說在經筵上正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