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回來飛龍號不久。一邊端著茶盞休息,一邊命人找來高士奇大人,和高大人說明大清國境內將要開辦圖書館、博物館的事兒,順便問問他的看法、建議。
反正兒子是鐵了心要折騰“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那麼這個圖書館、博物館的事兒也沒必要再等了。早日弄出來,還能早日把農工商階層培養出來。
高士奇大人在心裡默默的計算,這些年因為太子殿下研究出來的鉛印技術,書籍的印刷成本有了很大的降低,一套四書五經的初刻本,採用中等的粉蠟紙印刷,無缺筆斷線、古香古色,以前是在一百五十兩銀子上下,現在是一百兩銀子上下。
可是一個學子從秀才到舉人再到進士,除了一套四書五經之外,還需要購買各種科考輔助書籍。
高大人想到自己當年流浪京城的時候,為了能夠繼續讀書,被迫在街上賣字畫維持生計,就滿腹感嘆。
一本《康熙字典》十兩銀子;一本《說文解字》八兩銀子;一套《大題三萬選》五十銀子;一套《小題選集》二十兩銀……。更不要日常所需的各種筆墨紙硯等物,綜合起來算,一個學子一年就需要花三百兩銀子。
如果讀書人可以在圖書館借書看,一個月二兩銀子,一年是二十四兩銀子的借書費用,一下子拿出二十四兩銀子看似不少,卻可以讓他們因此省下很多不必要的買書花費,尤其是可以讓他們看到很多平時壓根兒就接觸不到,買都買不到的書籍。
蒐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整理、開發各種社會資訊資源;參與社會教育、培訓等巨大功能,這個圖書館只要一開辦起來,等於是把文化知識無償的傳播天下,真正的做到有教無類。
不分出身、貴賤;不分年齡、性別;不分國界、民族;不分聰慧愚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