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財產都徹查了一遍,全部都記錄在案,保證都是合理合法。”
意思是說,如果太子殿下要徹查各家各戶名下的土地來源,咱都沒問題,咱都沒意見。反正咱們家裡頭有問題的咱都退了回去,首尾都處理的妥妥當當。
康熙皇帝當時驚得差點兒坐不住。因為土地兼併的事兒,從滿人入關開始到他親政,哪次不是鬧得不可開交。當年鰲拜和遏必隆他們弄成那個你死我活的樣子,不就是因為都想當個“土皇帝”嗎?現在居然都這麼乖巧自覺,實在是讓他不敢相信。
不過他後來一琢磨,也都明白了。
就好像皇貴妃說的一樣,大家都窮的時候,自然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斂財,生怕晚了一步就餓死。可是等大家都富起來以後,發現天地廣闊,自己不愁吃喝,正當光明來錢的路子非常多,自然就變得大方明理起來。
雖然最後兒子因為雨災的事兒,並沒有徹查所有滿清王公手裡的土地,可是大家夥兒都有了一個認知,太子殿下這不知道哪天就會動手。
想的明白的人家都趁著他還沒動手之前,把自己擼的清清白白的,想不明白的人家也都隨大流,畢竟他們都不敢在大事上頭和太子擰巴。
康熙皇帝當然也偷偷的派人,去愛新覺羅家的幾個皇莊都徹查了一遍,還別說,還真讓他查出來不少不法刁奴。氣的他把那些人狠狠的收拾了一番,把所有的皇莊都整頓了一遍。
所以他今兒一聽到兒子在惦記琉球的土地,就在琢磨這個事兒,想著兒子是不是打算從琉球開始動手。沒想到兒子是想要從琉球開始動手不錯,卻不是想要均土地,還自己想的非常明白透徹。
自覺兒子成長很多的康熙皇帝老懷大慰,琢磨著稍稍提高當地居民的土地政策,可行性蠻高,好處不少。反正這些地方距離京城都這麼遠,耕地不分給當地人,也到不了他的手裡,還不如全部打散了分出去,撈取民心不說,還能限制那些鄉紳土豪的勢力發展。
作者有話要說: 土地政策,我考慮一下,慢慢來吧。先來個試點。 今天查資料,才發現,攤丁入畝不是清朝的首創,而是明朝的一項改革措施,一條鞭法,只是因為張居正去世了,改革不了了之,沒有實行下去。哎。如果張大人沒有去世,明朝的未來又如何?不敢想象。歷史,真的是有很多神秘的不可琢磨之處。
第172章 飛機
康熙皇帝想到這裡,就樂呵的摸著他的八字鬍; 笑眯眯的問道:“一條鞭法的改良; 有什麼思路?說來聽聽。”
胤礽一口氣把手裡的奶…子茶喝完,皺著小眉頭; 慢吞吞的說道:“其實兒臣心裡也有疑慮; 如果在大清國境內全面取消人頭稅; 哪怕只是在西藏等地區,很可能會導致一個結果; 那就是人口暴增。”
“當然; 其中一方面是因為,以前那些為了逃避人頭稅的被隱瞞人口; 不需要再繼續隱瞞引起的。”
“而如果實行地丁合一,把賦和役合併; 再把丁銀和田賦統一以田畝為徵稅物件,雖然可以簡化稅收和稽徵手續,卻很可能會造成一種稅賦轉嫁; 地主對下面的佃農增加租子。”
太子殿下是覺得,將丁銀攤入田賦徵收,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 讓無地的農民和其他各個行業的老百姓; 擺脫了千百年來的丁役負擔,確實是到了可行的時候。而他要考慮的是,怎麼操作才能儘可能的避免上面的這些問題。
康熙皇帝卻是想到,透過這些寬鬆優容的賦稅政策; 不光可以鞏固團結中下層老百姓,徹底瓦解“前朝遺老”們的社會基礎,確保國家財政足額,還可以藉此強調滿清朝廷的公正廉明、欣欣向榮,營造人心思定、人心思安的社會氛圍。
父子倆雖然目的不同,好在目標一致,所以康熙皇帝稍稍琢磨了一會兒,終於下了決定。
“人口的問題很好解決,在取消人頭稅的時候,做個規定,各家各戶只有三胎的名額免人頭稅。至於佃農的問題,暫時沒有辦法解決,只能是加快免費教育的推行力度,讓佃農的孩子也可以進學,從知識上、下一代上開始改善。”
胤礽點頭,三胎,差不多夠了,再多的話國家負擔不起,只能是個人出錢自己負擔。
“皇阿瑪,您對於“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怎麼看?”
幾千年來,人們削尖腦袋考科舉博功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官僚士紳,但凡是一個有官身、功名的人,都有一定的田畝數額,不需要繳稅、不服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