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野史稗乘中關於明太祖文字獄的那些記載,是在弘治、萬曆朝才大量出現的,有很多難以視為信史,但它們仍然反映了“國初”的政治氣氛和後人的追憶。參看陳學霖:《明太祖文字獄案考疑》,《明史研究論叢》第5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05'《稗史彙編》卷七四《國憲門…刑法類…皮場廟》,轉引自王樹民《廿二史札記校證》,下冊第757頁。趙翼《廿二史札記》原稱出自《草木子》。這條材料中有朱元璋在府州縣立“皮場廟”、對貪官“剝皮實草”的著名記載,近來有學者辨其說之非。參看王世華:《朱元璋懲貪“剝皮實草”質疑》,《歷史研究》1997年第2期。《稗史彙編》刊行於萬曆朝,這個記載的出現可能與關於“國初”文字獄的傳說相似。
'106'薛允升:《唐明律合編》卷九,中國書店1990年版,第73頁。
'107'參看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八《職官受杖》,《日知錄集釋》,下冊第1248頁以下。顧氏謂唐制“優於南北朝多矣”,然而亦如顧氏所引,南朝官吏行杖大抵有名無實,所謂“上捎雲根,下拂地足”。這都與明代不同。
'108'可參看陳登原:《國史舊聞》卷四九《廷杖》,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3分冊第273頁。
'109'丁易:《明代特務政治》,中外出版社1950年初版,群眾出版社1983年版。
'110'陳高華:《從〈大誥〉看明初的專制政治》,《中國史研究》1081年第1期。
'111'張顯清:《〈大明律〉的形成及其反映的時代特點》,《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4期。
'112'參看黃惠賢、陳鋒等主編:《中國俸祿制度史》,第388、493、504頁。
'113'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二《明官俸最薄》,王樹民《廿二史札記校證》,下冊第750頁。又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卷一四一《職官考…祿秩》:“明代祿米最薄。”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冊第9013頁。又《明史》卷一六四《黃澤傳附孔友諒傳》孔友諒雲:“國朝制祿之典,視前代為薄。”
'114'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二《俸祿》。《日知錄集釋》,上冊第549、552頁。
'115'《明會要》卷四三《職官十五》,中華書局1956年版,下冊第798…799頁。
'116'趙翼:《陔餘叢考》卷二七《致仕官給俸》,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5…456頁。
'117'《明會典》卷六《蔭敘》,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32頁。
'118'參看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五《期功喪去官》。《日知錄集釋》,上冊第702頁以下。
'119'參看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五《奔喪守制》,《日知錄集釋》,上冊第708頁以下。又張德信:《明朝典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頁,“品官喪禮”。當然,許多官僚心底並不樂意捨棄祿位離職守喪。不過官僚個人是否選擇奔喪是一回事,帝國法律是否給予服喪權利則是另一回事。
'120'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五《武官丁憂》,《日知錄集釋》,上冊第712頁以下。
'121'薛允升:《唐明律合編》卷九,第26頁。
'122'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第214頁。
'123'薛允升:《唐明律合編》卷九,第73…74頁。
'124'參看關文發:《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9章“明代官吏的法律責任制度”。
'125'參看楊一凡:《明初重典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論明初的重典治吏》,《求是學刊》1982年第2期。
'126'楊一凡:《明大誥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頁。
'127'《明史》卷二二六《海瑞傳》萬曆十三年(1585年):海瑞上疏,“因舉太祖法剝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貫論絞,謂今當用此懲貪。”
'128'《明史》卷二八一《循吏傳序》。
'129'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三《明初吏治》,《廿二史札記校證》,下冊第760頁。
'130'趙翼:《廿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