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鄭洄見溫宥娘每見到有趣的便要詢問一番價格及產處,就笑著道:“大郎君莫非也要行商?”
商人的觸覺總是靈敏的,便是從溫宥娘只問不買,且又問的物品過多而猜出了溫宥孃的想法。
不過溫宥娘在現世,家中亦是做生意的,因此面對這種試探性的話也並無感到驚訝,只笑著回道:“我在算,我這些年被你們賺了多少呢。”
鄭家乃是行商坐賈一道,整個鄭家分成了兩府,東府負責將貨物從全國各地集中在直隸,西府便負責將貨物從直隸帶入京中爭奪市場及負責拿到內務府的生意。
鄭洄乃是鄭家西府之人,說來張府許多買賣也是跟他西府的做,這些年下來也的確賺了不少。
鄭洄聽溫宥娘這麼一說,也只摸了摸鼻子,頗不好意思道:“不過賺些辛苦錢罷了。”
大隆的商稅與現代的完全不同,只在州與州之間徵收關稅,然後再才是在店鋪中一月收取定量的商賦。
此兩道稅,所賣商品不同,徵收的稅例亦不同。
但總的來說,商戶們的日子也不算難過,只是古往經來,生意都難做,但要是做好了,便也容易了。
鄭洄說只賺些許辛苦錢,那也只是客套。商賈暴利,那點辛苦錢便是要當商品的成本翻幾番了。
溫宥娘也並不點明,便是她要做生意,也不可能做到鄭家這種規模,以後指不定還要與鄭家合作幫扶,因此目前公開討論商業上的事情倒也有些侵犯別人的意思了。
“整個直隸恐怕是要有盡有了。”一直不怎麼說話的溫宥娘四舅突然開口道。
鄭洄是知道西府與張家的澡豆方子生意的,對張府四爺也要客氣得多,忙道:“也不盡然。像是果子一類,許多都無法自產處遠帶的,也都沒有。便是用冰,也只有北面的兩三個州在冬日時可以運出一二。”
如溫宥娘所知的唐明皇時他的寵妃喜歡吃的荔枝,從南面運到北面,便是從沿海的海路走,也因成本太高,沒有商戶願意做。
只從南面到江南,因路途短了一半,有從海路走比水路更快,因此江南頗有家業的人家產季倒也能得食一二。
但京中也並非沒有人能吃到,大多是從皇宮中皇帝與皇后御賜,由南面當地的官員著八百里加急快馬進貢給宮中。
但其中成本,難以用商戶的虧盈標準來計算。
溫宥娘在旁邊笑著問:“四舅舅也打算從商了?”
張家四爺張謹連連擺手,“只是問問罷了。”
張府與鄭家的生意,其實也沒瞞著庶出的他,除了不知澡豆方子從何而來,張四爺該知道的都知道。
他雖自負出自伯府,不可能從事商賈賤業,然而對於商業卻也有些好奇。
他是庶子,雖然老夫人從來也沒苛待過,然而便是從張府的祖訓上來看,以後分家也分不到多少。
因此若是能尋得什麼商機,以後與人合作,倒也可以為自己子孫留下些許產業。
張謹是張府庶子,又娶的是樵夫之女,其實溫宥娘去張府中時,從小到大,除了逢年過節,也極少見過他。
溫宥娘也問過,為何四舅舅不怎麼呆在府中。
那時張老伯爺說的是她四舅母的父親獨居於山間,身邊又無子嗣奉養,也不願意留有下人,因此四房的一家子便常在山中與岳父住在一起。
加之張謹的性子較為寡淡,平時甚少言語,溫宥娘與他倒不如其他三位舅舅親厚。
這一回張老伯爺讓張謹與溫宥娘一行一起去溫氏祖地,倒是讓溫宥娘看出,她的外祖父到底是有些看中這個庶子的。
張謹僅從身量上看,也要比她那三個舅舅要強許多,恐是在山中時時常被岳父操練所致。
就要有這種會武藝的親人一路相護,張老伯爺才徹底放心幾個孩子長途跋涉,前往溫氏一族,辦理移棺與脫離關係之事。
溫宥娘想到這,心裡也有些熨帖,雖然張家幾房都沒什麼出息,反而有些勳貴後人紈絝子弟的行徑,然而張老伯爺待他們姐弟卻是猶如親孫子的。
連四房的庶出的舅舅,雖話少寡言,然而只這三日來,對他們姐弟的關愛也並不少,只是做多過於言語罷了。
溫宥娘看向張謹的目光多了一分感激,正打算說點什麼,就被前方傳來的聲音給打斷了思緒。
“之前往京中傳信你們是怎麼說的?這會兒說沒有了?有你們這樣做生意的?”一道男聲呵斥道。
溫宥娘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