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玉米酒560斤;要是按二十四小時三班次計算,一天的產量50度的大米酒可產2160斤或玉米酒1680斤。

兩個一人多高的大圓桶,那是用來發酵用的,蒸餾之後酒會透過管子流到下一個罐子裡,這時候中間有一截裝滿木炭的過濾器,把酒變的非常的清澈,那味道簡直好的不得了,再也沒有普通米酒的混濁了。最後把酒裝到黑色的陶瓷罐子裡,封口,貼上環宇大米酒的大紅字就可以銷售了,一罈子酒五斤,出廠標價一個銀幣。而製作這麼一罈子酒不過需要成本七斤糧食。這麼一套小小的裝置日產酒三百罈子,如果三班倒可產六百罈子以上。

不用問這個小小的裝置是劉宇用萬能製作機造出來的,其實是很多落後的裝置,唯一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就是那段木炭過濾器,就是這麼個簡單的裝置讓酒不再混濁了。

第014章 商行大掌櫃

(大家推薦啊,那個推薦票每天都有的,不用也浪費)

酒廠開業三天,李一樂和梁根生兩個大師傅驚訝的和不上嘴巴了,如果按照傳統的蒸鍋釀酒,三天未必能出一滴酒,可是有了那個釀酒機一切都不一樣了,直接加熱,燒火都不用木材直接用木炭,一天十個小時,四個人產酒三百罈子,三天下來已經堆積了上千罈子了,上好的米酒五十度高啊,可不是市面上常見的那種十度的米酒,出廠價都一個銀幣,零售價恐怕要三個銀幣了。

劉宇把酒廠,豆腐坊,養殖,及其他的農業統一起了個名字叫環宇大商行,一般的小家小業的起名會叫什麼鋪子,什麼店,一般敢叫大商行必須是上規模的。小小的一個環宇酒廠對亂石山的經濟發展又起了很大的作用,社會是合作的社會,酒廠的燒火木材木炭要買吧,大米要買吧,包裝酒的罈子要買吧。正因為酒廠的開業讓大劉莊的一家瀕臨倒閉的陶瓷作坊活了起來,每天三百個罈子,只供應環宇酒廠就已經足夠他們忙活的了,一個罈子價格兩個銅幣。不知不覺的酒廠開業十天了,除了本地附近村子的幾個富戶買了十幾罈子外就是劉宇拿了些給護衛隊的人喝,再沒有賣一罈子了。

說來也讓人生氣,錢三兩的商隊過來只找劉宇要鏡子,劉宇就每次給他們十面鏡子,讓他們全部換成糧食運過來,但是讓他們銷售酒,他們不幹了。錢三兩說要是十罈子八罈子的,怎麼賣都行,可是要想銷售如此多的酒不是他們商隊乾的事情他們不過是類似於物流類的跑腿公司,真正銷售要去白城或者大理開店鋪銷售,給大酒樓送貨,銷售給富貴人家,或者透過大商行賣到國都,賣到其他的地方,單單靠一個小小的地方很難賣好酒的。

李一樂一臉的無奈,現在酒已經一千五百罈子了,都堆在那裡了,今天早上他不得不過來問劉宇。

“隊長,今天我們是繼續生產還是先暫停一下啊。我老李頭釀了多年的酒從來沒想到酒可以釀的這麼快啊。”

“呵呵,咱們這大米酒不怕放吧?”

“不怕放,五十度的米酒不怕放,儲存的越久就越好喝。”對於酒李一樂還是很瞭解的,這東西不變質。

“好,我立刻安排人見酒窖,建房子,多多的儲存酒,銷售方面你不用管,你只負責生產就好,保證一天三百罈子,另外在教幾個徒弟,如果銷量大了,隨時可以三班輪換著生產。”

“好嘞。”老李頭高興的不得了,感覺自己都年輕了十歲,這是啥氣魄啊,酒不賣不掉儲存著也要生產,牛氣啊。

劉宇也著急,可是這事情著急不來的,銷售酒,要在白城買房子建門面,要有好掌櫃的,要有夥計,要有賬房。配套的還有自己的馬幫或大車行。從李家灣到白城不過二百里地,可是能通大車的路不多,小路年久失修,過牛車都費勁,所以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毛驢,毛驢吃的少,個頭小而且容易買到,馬也挺好,可是很難買到啊。一個馬幫最少也要五十頭牲口,三十幾個人。人才啊,人才。

晚上吃飯,劉宇問大牛:“大牛,知道這附近哪裡有會做生意的人不?我想給咱們環宇商行找個掌櫃的。”

“我就知道一個錢三兩,一個王大鞭子。其他人還真沒聽說過。”

劉宇直搖頭,錢三兩那人狡猾的很,只能合作不能讓他參與到自己的事業中來。至於王大鞭子,劉宇已經給他說了,等過段時間請他做個馬幫頭,組建一個環宇商行自己的馬幫,環宇大馬幫,正所謂行船走馬三分命,也只有王大鞭子那種敢拼敢打的人才能當的起運輸隊的大隊長。

正在埋頭吃飯的瑩瑩聽到劉宇說找商行的掌櫃的,忽然心動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