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略低於首批開發的住戶,因為樓房的開發成本高於棚戶區。
程恪連續召開了兩次常委會聽取交通局、建設局對於紡織廠搬遷後的市政規劃問題,這個環節不打通,陶氏的商品樓規劃就沒法做。
紡織廠生產區在建設北路的北端靠西側,紡織新區在路東,七十年代因住宅緊張,紡織廠將生產區南端騰出來陸續建了二十來棟住宅樓,形成了所謂的樓房區。
紡織廠搬遷後市政建設可做的文章就多起來,難怪那位後來升入政壇中樞的TZD成員對於城市改造的基本經驗就是“拆拆看”三個宇,不拆真的沒法子做文章。
北陽的街道基本是正南正北格局,南北走向三條主幹線,中間的**路,東面的建設路和西面的**路。再往西就是安河了。但建設北路被北陽紡織廠給擋住了,如果去掉這隻攔路虎,建設北路就一直可以向北延伸接上80年代新建的東西向的迎賓大街,北陽的南北交通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可是紡織廠以北還有個不大不小的企業一一北陽液壓機床廠,只有徹底將這兩個企業搬走,這個打通腸梗阻的方案才好實施。
早在五年前規劃局就有這個方案,但因根本不具備操作條件被擱置。
現在可以將液壓廠的搬遷提上議事日程了嗎?程恪認為可以。液壓廠的規模不大,搬遷也容易。在紡織廠示範作用下,原來認為不可逾越的困難將迎刃而解。
在開發區未設立之前,市內企業的搬遷基本不要想,但現在市裡擁有了一個國家級的開發區,一些困擾市政建設的障礙便有了解決的希望。
那個小傢伙在傅家堡搞企業時是不是已經想到了今天呢?,書記仍由原書記馬剛擔任。
北陽紡織廠原先的產品主要是面沙和棉布兩大系到。
原定的將明華北陽公司置入新成立的北陽明華紡織公司的計劃在雙方充分醞釀討論後被推翻了。因為明華北陽公司的產品主要是牛仔系列,屬成衣製造的範疇。北陽紡織廠希望將明華北陽置入未來的新公司,是出於將收入規模做大的考慮,因合資的過程曲折連環,最終北陽市放棄了控股權,規模對於他們已經沒有表面的意義了。
第215節規劃
11月13日上午,聯投在會議研究麒麟汽車城及安堡園區的規劃問題。聯投邀請了開發區主要領導趙曉波、馮元慶等參加了會議。
陶氏的建築力量基本上騰出手了,原定的一攬子規劃中很多專案因資金問題擱淺了。今年已經無法進行土建施工,現在討論的是明年的規劃了。
這個會議是在陶氏建築的策動下召開的。
按照麒麟的規模,兩棟十二層的住宅樓對於麒麟而言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自開發區正式成立,表達了“入園”意願的至少有十幾家企業了。目標盯著麒麟的配套廠商已經有五家,其中三家已與開發區簽署了置地協議。
這些企業都有員工住房上的需求。而且,聯投旗下的新都機械、傅家堡實業都在擴張中,也希望總部統一考慮員工的住房問題。僅傅秋生的傅家堡實業就提出他們需要住房300套的要求。
趙曉波的愛人在四月份調至麒麟汽車公司。在第一棟竣工的高層住宅樓中獲得一套大戶型,當然,是需要花錢購買的。麒麟對於內部員工的價格是每平米450元。就目前社會購買力而言,這個價格是不低的,但考慮到聯投付出的徵地費用和陶氏的所建樓房的水平,趙曉波認為還是很有實惠的。在看過房型後,趙曉波毫不猶疑地拿出積蓄買下了和聯投老總們一樣標準的房子。
因為原規劃中的別墅群尚未開建,這次新樓竣工後,聯投系的大部分老總都買了新房,包括隆月。只有榮飛等極少數人因各種原因未買。
聽陶氏建築副總經理谷南陽對著大幅彩圖講解開發區的住宅規劃,坐在前排的趙曉波書記有些異樣的感覺,這似乎是政府的工作,卻被聯投主導了。他又不得不承認聯投的規劃非常超前,如公共綠地的建設,圖書館,綜合體育館,籃球場、足球場、游泳館及大型超市、醫院的規劃,非常周到細緻。
趙曉波和馮元慶感覺到聯投是將開發區整體當作了自己的大本營。那些公共設施並未講由誰投資,如果是聯投來投資建設,絕對是虧本的買賣。會場上聯投的老總們沒問,他這個開發區的黨政最高首腦也沒有問。
負責開發區綠化工作的傅家堡旗下的物業公司一直在花大錢移植成材樹種和幼苗。黃楝,國槐,三角楓,合歡,柳樹,龍爪槐,銀杏,水杉,玉蘭,黃金槐,雪松,黑松,油松,赤